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电 题:冷冽北风中暖热的后海酒吧街
作者李可
北京初冬的冷冽与后海酒吧街的热度俨然两种时态。
斜阳暮色下是还未夜上浓妆的后海。一弯活水在银锭桥下缓缓地荡着,瘦瘦的,让人很难想象它那个“海”的名称。若不是岸边垂杨柳黄绿色烟雾似的拢在水面上,真会让人疑在江南。
刚到掌灯时分,有的酒吧已经讨好地敞开了门扉。昏暗的灯光,酒杯里浮沉的泡沫,柔脆的风韵就此开始摇曳。这里名为酒吧街固然不错,但其实远不止酒吧二字可以概括。Café、工艺休闲吧、水吧,甚至吉他吧,各种名目的店家争宠地以“独特”标榜自己。
一家名叫“龙阁”的酒吧放着温情的异国音乐,门口立着的中国大鼓的旁边,一位高高帅帅的店员和着怀旧的吉他。经询问,老板自豪地介绍说,他们放的是法国音乐,而记者瞥见门口黑板上写着本周的特色菜品是越南菜。“中西合璧”这四个字用在这里实在是不够格。法国音乐、越南菜、中国大鼓、南亚棕榈、意大利咖啡这些天各一方的名词恐怕只有在这里碰面才不会使人惊讶。
在名为“银锭缘”的工艺休闲吧中,各种文化饰品琳琅到挤占了茶客们业已局促的茶座。闲谈中,一位学生样子的茶客表示,这已是他第三次与同学约在这同一间酒吧碰面聚会了。记者注意到,尽管“银锭缘”自称为工艺休闲吧,但似乎人们仍然习惯称之为“酒吧”。
桥的那边,烟袋斜街巷口的烧饼铺子、陕西凉皮、山东状元饼和炸灌肠的油锅飘出的香味已经一荡一荡的弥漫开了。巷口墙上牌子写着“清光绪年间,……,据传曾为慈禧太后通洗过水烟袋而享盛名,……前店后厂的形式呈现出深厚的市井风情与浓郁的老北京特色。”牌子旁边,黄包车的主人们在学说“Howareyou?”。灰瓦青砖,彩绘梁楣的酒吧旁边是仍然保留计划经济外貌的“烟袋斜街副食店”;时尚服装店“对面”的对面是颇有暗示意味的“昨日今日”。历史在这里被过度奢侈地陈列着。
而此时此刻,银锭缘酒吧隔壁的四合院里升起一缕炊烟,一对夫妇正在为一家的晚饭而忙碌。他们忙的那样忘我,根本不理会近在咫尺的浮华。在他们的眼里,只有一顿热腾腾的晚餐和一家人团坐在桌边的那份幸福才是真实的。也许使后海繁荣至今的理由,不是那再不会咏叹的王府故居,不是那夜夜笙歌的酒吧,其实,也不是黄包车,北京小吃和四合院。而是生活;是那静静流淌的河水和水边生活的人们,是那一份被历史的浓墨重彩和时尚的灯红酒绿一遍遍染过而依然故我的磅礴气度,和那种安家于纷乱的中心却仍能悠然生活的心境。
后海,不存在于酒吧的暧昧中,也不存在于王府的沉默中,后海不是梦境和历史留下的残影。后海是一辆单程的列车,各个车厢贩卖着沿途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