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一位培训机构的教师聊起下岗职工培训的话题,这位教师说:现在许多下岗职工觉得电脑知识有用,不管自己能不能学会,也不管自己学了以后是否对再就业有所帮助,就盲目地报名参加培训,结果许多人花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却对自己再就业帮助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巨大,尤其是失地农民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非常突出,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加以解决。针对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技能单一、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国家出台免费培训政策,要求依托各类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面向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开展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帮助其实现就业,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关心和爱护。
然而这种培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有三:一是一些劳动保障部门不详细了解劳务市场需求,盲目组织培训,使就业培训缺乏针对性;二是一些培训机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开设的课程单调,种类少,供选择的余地小;三是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在选择培训专业时比较盲目,加上选择范围小,很难学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技能。
我认为,要想做好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群体的技能培训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就必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首先,政府部门要了解这部分人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状况和就业愿望,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指导培训机构开设相应的专业,如:插花、烹饪、服装裁剪、按摩、美容美发等等,都是这部分人学起来比较容易的专业,也容易实现就业。其次,培训机构要树立灵活办学的理念,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培训愿望开设相应的培训(主要是短期培训),师资不足可以聘请相关老师授课。第三,要加强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咨询和指导,要根据学员情况指导他们参加适合自己的培训,减少学员的盲目性。
(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