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整个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就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和前行的动力。“我从来不认为中考是衡量学生最好的方式。”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曾这样说。昨天,宁波推出的《北仑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综合素质测评成为高中招生的首要依据,而不是以往的中考考分,这无疑跨出了我省取消中考实质性的第一步。
中考改革之新
招生中综合素质比学科成绩更重要
记者从刚刚出台的《北仑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看到:初中毕业生考核总的分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大块。其中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综合素质测评则显得更为重要,它将作为高中招生的首要依据,所有高中招生必须先看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两个重点名词
学业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考试记者了解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包括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等五科;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2005年6月中旬)进行。学业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同时采用分数制和等第制。
综合素质评价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北仑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解释,综合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与可行性兼顾。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并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主任撰写,最后由学校领导审核确定。测评等第则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
测评项目包括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索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四类。测评等第每类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在教育局指导下确定,E等比例控制在5%以内。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在2005年4月底之前完成。
一个重大突破
高中招生先看综合素质测评
以前高中在录取的时候,只要按照学科总成绩按次序录取就行了,但实施中考改革后的北仑区高中在录取时就没这么简单了。教育局要求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时须把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前置条件,省一级重点高中招生应达到1A3P及以上等第,其他普高招生应达到4P及以上等第。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参考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再按学业考试总分从高到低录取。
中考改革之忧
招生公平公正亟须机制保障
当中考改革切切实实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时,人们发现新的学业考试要求社会必须有足够的诚信机制来保障高中招生制度的公平。对此,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董惠铭明确表示,诚信的缺失及其机制的不完善是我省中考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
公平机制
招生办法考试费用都要公示
北仑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5年,北仑区首批使用新课程的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所以,北仑区将成立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并改革建立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
据介绍,他们将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杜绝腐败现象。比如,建立公示制度: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以及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等,提前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还有,北仑区教育行政部门还将对每个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以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诚信机制
阅卷、招生人员要建诚信档案
另外,逐步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如参与综合评价、阅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任何学校、个人如有违反规定、违反纪律的行为,将作严肃处理。
官员访谈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董惠铭:
诚信缺失、过高成本是改革两大拦路虎
人们关注的《北仑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了。这将对我省初中学生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产生哪些影响呢?昨天下午,记者专门采访了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董惠铭。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中考改革?教育部对中考改革有何指导意见?
董惠铭: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施的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把“升学率”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除考试成绩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
记者:我省三个实验区进行的中考改革最大特点是什么?
董惠铭:我省三个国家级实验区2005年进行中考改革,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考虑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它改革了考试录取办法,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记者:我省的中考改革在全国处于什么地位?
董惠铭: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的中考改革而言,我省的中考改革更具科学性。比如,我省三个实验区,都不约而同地把综合素质测评中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只进行定性描述,并不对其做等级评价,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不能用简单的A、B、C来进行划分,我们只作出真实性的评价,而在可以量化的综合素质(如体育、艺术、研究项目等)评价中我们才对其作出等级评价。另外,我省的中考改革比起全国来更具开放性,比如,省教育厅提出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就提出: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参不参加中考,而高中在招生中也可自行决定是否要看中考成绩。
记者:我省三个实验区在具体实施改革过程中有何分歧?
董惠铭:例如关于考试成绩如何呈现的问题,各实验区的认识就有较大差异。有些实验区认为“用百分制将学生分数简单排序,录取标准易于把握”。选择等级制还是选择百分制,三个实验区将分别采取不同的成绩呈现方式。为了更好地将新课程改革精神贯彻落实,需要教育部门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科学地解决等级的划分、转换和使用问题。
记者:我省中考改革面临的困难除了诚信机制的不完善,还存在什么问题?
董惠铭:中考改革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大大提高,新的衡量标准掺入了很多主观成分,并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因此,在相对模糊的衡量标准下,要保证对每个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这就对社会的整个文化背景和诚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省中考改革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另外,单就高中招生而言,以往用分数排队,虽然机械,但操作简单方便;如今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要,要认真审阅每个学生学业成绩之外的其他材料,还要考虑有些学生提出的当场表现特长的申请,等等。这些意想不到的烦琐程序,都会增加改革的成本,而过高的成本会浇灭人们的热情,甚至动摇人们的信心。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今后还需要用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迎接这些挑战。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