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海岚
在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室主任、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被称为“中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第一人”的吴尊友研究员。
是谁第一个把对卖淫妇女的艾滋病防病教育从劳教所搬进了娱乐场所?是谁第一个深入吸毒人群向他们推广使用清洁针具?是谁第一个成功领导了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行动?这个人就是吴尊友。
1995年吴尊友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流行病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一头扎进了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域中。当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呈上升趋势,可是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却行动缓慢,吴尊友决定将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1996年在云南省一个边陲县城,为做好制定艾滋病行为干预工作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娱乐场所卖淫妇女的基本情况,吴尊友平生第一次走进了娱乐场所,与“小姐”面对面。当时非常紧张。他回忆说,那天晚上,卫生防疫站的站长及工作人员陪着他以普通“客人”的身份进入一家娱乐场所,可是当我们亮明身份说明来意后,出来陪他们的三名“小姐”却不予配合。当他们表示钱照付只是聊一聊,其中两人才留了下来。那一晚吴尊友一行花了900元钱了解到娱乐场所中卖淫妇女的大量信息。
局面在几个娱乐场所打开后,吴尊友开始组织她们上课,发放艾滋病宣传材料,传授防病知识,告诉她们要使用安全套。这就是吴尊友策划的中国第一个在娱乐场所的行为干预试点项目,并取得了成功,使很多人都知道了艾滋病怎么传播、如何预防,知道了安全套要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使用率从原来的不到30%提高到了80%。
过去针对卖淫妇女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局限在妇女教育收容所里,从吴尊友开始,这一工作从劳教所走进了娱乐场所。1998年吴尊友又开始探索在卖淫妇女中开展行为干预的可持续发展试点研究;1999年在全国五省市探索这种干预方法的可推广性试点研究;2000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这些方法已经制定成为全国性的工作指南,指导各地开展工作。
自1989年我国第一次在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流行以来,静脉注射吸毒一直是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到2003年底,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已经占到报告总数的51.2%,局部地区经采供血造成的艾滋病流行最初的传染源就来自静脉注射吸毒人群。
1997年,吴尊友开始在云南省搞社区预防吸毒,并首次尝试向社区的吸毒者介绍安全注射方法和发放一次性注射器。难道吸毒者不怕吴尊友告发他们吗?这就是吴尊友对他们做出的承诺,保密为前提,信任是基础。在这方面公安机关表示能够理解,戒毒所也很配合。交朋友不是目的,吴尊友的目的是要向他们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他组织吸毒者或利用吸毒者自发形成的群体,在他们聚集时给他们上课讲艾滋病知识,并且让他们每10到30个人推举出一个头头来,由这个人负责发放清洁的注射器,每星期发一次登记一次。吴尊友说,防止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就是对他周围群众的一种保护。
1999年,吴尊友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针具社会营销(即针具交换)试点工作,取得了危险注射行为下降50%的好效果。2000年至2002年开始在南方两省小范围推广,目前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作方法,并编写成为工作指南,指导全国开展针具交换工作。
控制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但美沙酮维持治疗与针具交换不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美沙酮是麻醉药品,国家对其有严格的管制。2001年5月国务院制定下发了《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至2005年)》,做出了在社区医疗机构中进行吸毒人员药物治疗试点的决定。此后吴尊友出任了美沙酮试点国家工作组秘书处主任,在技术上全面负责国家美沙酮试点工作。他负责组织了试点方案的起草、试点门诊背景资料的收集、人员培训等,并组织和协调三个技术专家组为各试点地区开展美沙酮治疗,在美沙酮配制、临床治疗及管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经过近三年的筹备,我国第一批8个美沙酮试点门诊在今年上半年启动。已经为一千三百多人进行了治疗。9月份进行的阶段性总结表明:首批试点工作初战告捷,显示出美沙酮维持治疗在减少注射行为、改善吸毒者社会功能、萎缩当地毒品市场、减少社会犯罪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效果。目前,国家工作组又批准了第二批26个门诊。吴尊友告诉记者,计划到明年底,将门诊数扩大到100个。在未来5年里,计划将美沙酮门诊数扩大到1000个,治疗约20万吸毒者。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