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明因为打工失败而返回老乡开养猪场,并在两天内解决了猪场的土地、贷款问题,准备安安稳稳地做些事业。至此,本以为熊德明能从此可以过平静的生活了。但是,在养猪场刚刚搞出点眉目时,她家里又变成求助讨薪的“110”了。11月30日《今日早报》说,在11月30日上午10点左右,这位曾经因温总理帮助讨薪而一夜成名的农妇,在数十名身患矽肺的老乡的请求下,从重庆飞到温州,再度出山,与律师一起为几十名在温州打工的老乡维权、讨工钱。熊德明对此次远赴温州维权很有信心,并称成功几率至少有五成,如果按劳动法就有百分之百的希望。
一个老实巴交、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妇女,一个已经被搅烦了又回乡养猪的村民,怎么被人当成讨薪“110”呢?我想原因有三:
一是借用名声的力量,让当地政府引起重视。熊德明夫妻俩回老家开始养猪时,在温州一家陶瓷厂工作的老乡就托人找到他们说,几十名云阳县民工在温州打工时患上一种叫“矽肺”的职业病,可厂里却始终不给予赔偿。老实巴交的农民进城打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麻烦老乡出面的,真是因为一些企业的无赖本性和有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才迫使这些民工想到了借助熊德明的名声起到一点震慑作用。
二是追求“熊德明速度”。快过年了,民工的工资是他们回家过年的惟一经济来源,也是他们最看重的能够带回家的一份物质财富。但经过几番周折后仍拿不到自己应该得的钱,民工们自然会着急起来。去年10月24日,熊德明向路过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的总理温家宝反映,她丈夫的2000多元工钱被拖欠。在温家宝总理的过问下,她在6个小时内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工钱。现在许多企业只要发工资及时一些,就被民工们称为“熊德明速度”。
三是企业社会责任淡漠到了极点。自从温总理帮熊德明讨薪成功后,上至中央,下至各乡镇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农民工工资保障的相关政策、规定,甚至还专门成立办公室为民工维权讨薪,但就在这样一种“高压”态势下,现在一些企业主对员工利益仍麻木不仁,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有钱买高档轿车,有钱一掷千金吃喝玩乐,有钱扩大再生产,却迟迟不肯把工资发给员工。在所有成本开支中,把员工的工资总是列在最后安排,不是人为拖欠、克扣,就是一夜之间人间蒸发,让员工白辛苦一年。他们对员工的讨薪、加薪要求根本充耳不闻,有些因为工伤、致残或者得了职业病,就一脚踢开,员工利益根本无保障可言。员工们只有求靠当地政府,而有些当地政府官员由于利益驱使,难免在企业和员工(尤其是外来的务工人员)之间,很自然地倾向于企业。
从社会关注的效果看,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熊德明坐上重庆的飞机,一直到浙江温州的机场落地,相关报道就已经散落在全国许多媒体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州方面有关部门也迅速作出了反映,真正体现了“熊德明速度”。浙江《今日早报》记者将熊德明将来温州替老乡维权的事向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反映,该局办公室刘主任强调说,如果熊德明的老乡反映的情况属实,劳动部门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和处理(据11月30日《今日早报》)。
对于民工讨薪,人们已经产生了阅读疲劳症。然而,我们只有一个熊德明。熊德明今年已经获得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如果因为这次出山为老乡讨薪而重新上榜,或者被授予讨薪明星,那到底是谁的悲哀。网友:蔡美兴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