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亲生子女,却被人们称为“网络妈妈”;没有健全的双手,却谱写出了比许多正常人更华美的人生乐章……33年前植树时被一场大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91%,且至今未痊愈的残疾女子,却以坚忍的毅力自立自强,始终如一对沉溺网络、迷失方向的孩子们倾注爱心,拂去孩子们的心头阴霾,为孩子家长分忧解难。这个平凡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方志敏故乡江西省上饶弋阳县的刘焕荣。
如今,“网络妈妈”的事迹不仅感动了赣鄱大地,而且“网络妈妈”的概念实际上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网络教育爱心大使”的代名词。目前正在热评的全国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刘焕荣成为20名候选人之一。
爱,让她坚忍地从绝望中出来
今年47岁的刘焕荣,如今在弋阳社会福利厂当会计。因大火烧伤而毁容的她,鼻子、嘴巴、脸部全部变形,十个手指也仅有右手拇指完好。全身皮肤已烧坏,没有汗毛,没有光泽,一块块疤痕至今还经常裂开出血。唯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眸子,证明她34年前也一样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在长达7年的疗养中,正是社会上无数的关爱让刘焕荣从绝望中走了出来,且渐渐变得坚强。她烧伤的手指皮肤比一般人脆弱,稍一碰撞就开一个口子,且很难愈合。她练珠算常常练得鲜血淋淋,每个算珠上都留下斑斑血迹。仅初中文化程度的她四处拜师求艺,废寝忘食地读书,先后获得了财会中专文凭和助理会计师证书。她的皮肤因没有毛孔不能出汗,但她在夏天也从没请假,而是顶着高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持工作。她连年获得县里的“巾帼建功”模范、“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于199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她绝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也绝不能成为社会的包袱。
虚拟世界里播撒真情和爱心
2003年7月,刘焕荣领养的女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广州市工作,由于对女儿的牵挂,刘焕荣开始通过网络与女儿交流,也从此开始了她的网上爱心之旅。她用一个手指头开机、上线,然后用左手手掌夹笔,加上仅存的一个右手拇指,在键盘上敲打。她以每分钟大约20字的速度,以“心灵美”和“蓝天”的网名与天南海北的网友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她说,外在的美可以被剥夺,但心灵的美像蓝天一样纯净和永恒。每天晚上,她在QQ里和网友谈人生、谈理想,无怨无悔地帮助一个个在网络世界里迷失方向的年轻朋友走出了困惑,重燃起生活的希望。她的人生历程,她的真情,她的爱心,她的美好心灵几乎感动了整个网络,向她致敬的回帖像雪片一样。今年2月,一位网名为“勇254”网友的一篇题为《一位身残志坚心灵美的网络妈妈》的帖子在“今视网”、“人到中年”等网站发布。想不到帖子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短短三天里,点击率达1100余次,回帖数近百个。对刘焕荣来说,网上的青少年是她的亲密朋友,帮助网友让她更加充实快乐。在众多的网民心目中,刘焕荣不仅仅是位网友,更是心灵的慰藉者,人生航向的导师。网友们都把她尊称为虚拟世界里的“网络妈妈”。曾经在人生道路上徘徊的“萤火虫”在帖子上说:笑对生活,笑对事业,笑对爱情,“网络妈妈”教会我们的不正是这种坚强、善良的笑吗?一年来,刘焕荣每天八小时外,至少要耗费3个小时上网。在她的帮助下,至少40名网友解除了心灵的桎梏,重新燃起了生命的激情。
今年3月29日,刘焕荣受聘为《上饶之窗》网站“网络妈妈”频道的主持人。同时,该网站承诺为刘焕荣解决上网费用等具体困难。4月22日,网络妈妈网站正式开通,并注册了国际域名和网络实名,全面介绍“网络妈妈”的事迹。该网站成为全国第一个网络妈妈专题性网站,目前每天的点击率超过8万次。
千名志愿者争当“网络妈妈”
面对众多焦急等待的网络迷途者,仅仅一个刘焕荣是不够的。仅在弋阳县,就已有数十名志愿者愿与刘焕荣一道,在网上帮助青少年。5月31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50名大学生宣誓加入“网络妈妈”志愿者队伍。当天,“网络妈妈”志愿者行动在南昌正式启动,来自江西、黑龙江、内蒙古及韩国的200多位网友加入了志愿者行列。迄今为止,全国各地报名参加“网络妈妈”志愿者的人数达一千多人。
5月9日,省妇联决定授予刘焕荣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妇女向刘焕荣学习,学习她热爱生活、热爱青少年、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主动承担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尚情怀;学习她不怕困难、顽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进取精神;学习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
6月10日,由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有主持的向“网络妈妈”刘焕荣先进事迹学习座谈会在江西日报社举行。江西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江西省委等单位以刘焕荣为榜样,向社会发出加入“网络妈妈”行列、倡导绿色上网的倡议书。
今年9月,由江西著名作家胡辛采写的一部15万字长篇人物传记《网络妈妈》出炉。9月20日,由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江南都市报等单位承办的全省“我读‘网络妈妈’读书征文比赛”活动拉开序幕,至今收到全国各地稿件数千篇。省委宣传部一负责人说,“网络妈妈”刘焕荣的出现,为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一条以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文/图 记者钟兴旺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