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小孔”动手术,术中无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外科微创技术问世15年来,为无数患者送去了福音。但昨天举行的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会议上,一些国内外医学专家提出:微创技术不宜发展过快。
微创技术准入门槛较高,并非每家医院、每个医生都能做。世界内镜外科医师联盟主席雅克·佩里萨先生认为,开展微创的前提,需有较高的医疗总体水平作支撑。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确有诸多优势,但并非万能,对疾病治疗范围有一定局限性,最合适用于早期疾病。一个医疗机构要具备与微创手术相匹配的医疗系统与设备、技术精练娴熟的人员、早期诊断疾病的能力等并非易事,而这一切,恰恰是开展微创的“通行证”。佩里萨先生坦言,微创技术在法国大多在有条件的大城市里开展。
虽不需要“开膛剖腹”,微创手术同样存在风险,且成本较传统手术要高出很多。在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协会专家丹尼尔·哈龙看来,微创技术发展过快,会带来诸多潜在的弊端:医生基本素质不过关、患者手术风险加大、就医成本抬高等。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推进,令人担忧的另一点是:外科医生“手”的触感将慢慢减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梁称,作为一种高端新技术,做微创手术是许多年轻医生的追求。但一味通过内窥镜进行手术,除了手术视野的局限外,还有一个手感丧失问题。开膛剖肚的手术做少了、甚至不屑去做的话,一旦面临没有高科技医疗设备支撑的突发局面时,一部分外科医生很可能会“望刀兴叹”,失去最基本的做开放式手术能力,甚至还可能付出病患生命的代价。本报记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