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笼罩在一片大雾中。站在故宫北面的景山上,丝毫看不清往日金碧辉煌的故宫。但想靠近一点看故宫显然也正在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同样是在上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这座城市中的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定陵、长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调整门票价格举行听证会,从反馈的结果看,六大公园票价上涨已成定局。
据说环保部门制定了北京全年要有227个“蓝天”的目标,大雾天气又让他们为本年度最后十几个蓝天指标忧心忡忡起来。其实,北京天气的改善大家都已经看在眼里了,要是真因为“天灾”而没有完成指标,环保部门也不用灰心,因为如果按照今年的改善力度,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的天空一定会越变越晴朗。到那时候,可以站在景山上眺望故宫的“好日子”,一定会经常遇到。
也许到“那时候”,普通人也只有盼着天空蓝一点,能见度高一点,然后可以站在景山上“遥望”一下那金碧辉煌的故宫了。因为,“近观”故宫因为“人祸”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贵族式的享受了,变成了大家弄不懂的一场“价格迷雾”。在价格听证会上:故宫淡季门票价格从每张40元调整为80元,旺季每张60元调整为100元;颐和园淡季价格从20元上升到60元,旺季30元调整为80元;长城淡季由35元调整为60元,旺季由40元调整为80元;天坛公园淡、旺季均是以前价格的3倍。用100块钱逛一次公园,对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来说,的确要成为“生活中难以承受之重”了吧?
媒体报道说,申请方要求调价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现行门票价格过低,不能体现世界文化遗产参观点包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内的无形资产价值;二是北京这6个具有皇家园林规格的世界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损坏严重、缺乏修缮的困境,抢救性修复工作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巨大;三是普遍低于国内其他地方的世界文化遗产参观点价格;四是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目前超负荷的参观流量,保护文物古迹。
我于是找出自己收藏的一些世界其它地方“世遗”的门票。就说两个最有名的吧:古罗马斗兽场———10
欧元;卢浮宫———7.5欧元。当然,这是一年以前我去的时候的票价,如果这一年巴黎或者罗马的市政当局为了保护“世遗”提高了票价,那就另当别论了。按最新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1∶10.96,斗兽场也就100多元,而卢浮宫还不到100元,那么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收入又和中国人相差了多少倍呢?以欧洲人的收入来说,斗兽场和卢浮宫应该算做“低票价”了吧?难道古罗马斗兽场和卢浮宫的“低票价”就“不能体现世界文化遗产参观点包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内的无形资产价值”了吗?这种结论似乎的确有些“自欺欺人”了。何况,在欧洲,许多景点的票价还会根据不同年龄和类型的参观者而实行“下浮”。我的另一个疑问是:如果“北京这6个具有皇家园林规格的世界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损坏严重、缺乏修缮的困境,抢救性修复工作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巨大”,那为什么还对公众开放呢?为什么不抓紧进行“抢救性修复工作”呢?难道非要等塌了再重建不成?莫非只有等涨了票价才能改善“修缮的困境”了?如此严峻的形势,可以组织人民自发捐款修“世遗”了,还费劲涨票价干什么?
显然,有关部门为北京六大公园门票涨价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惟一的真实理由就是:要多收上“三五斗”。你想想,人家来北京不去故宫、天坛还能去哪儿?但问题是:故宫、天坛是谁家的?既然故宫叫博物院、天坛叫公园,就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去得起。不管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甚至是外国游客,北京的“世遗”都不应该成为“暴利”的天堂。试想一下,以普通中国游客、普通北京市民的消费能力,去一趟故宫要花上100元买门票,而一家3口到北京6处世界文化遗产参观,将花费1290元,这是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去得起的价格吗?不知道这样的“天价门票“是谁的“悲哀”?
小时候,经常去故宫、天坛,让爸爸妈妈牵着手,现在想起来是一种幸福。也许故宫天坛今后不是老百姓该去的地方了,也许透过“价格迷雾,在景山上眺望故宫,就算得上是一种“奢侈的幸福了。只是但愿,到时候景山还能让老百姓们去得起。(7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