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7日电 题:正视经济高增长的负效应——一份GDP代价分析的启示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胡作华
时近岁末,经济大省浙江正大步迈向我国第四个国内生产总值(GDP)过万亿元的省份。盘点耕耘收获之余,这个省从上到下也在回望发展得失。
“浙江既有要素紧缺这类‘成长中的烦恼’,更有粗放经营这类‘发展中的误区’。”浙江省委一位主要领导坦言。前不久,浙江省统计部门出具报告《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直观地印证了决策层的这种担忧,同时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了浙江GDP高增长所带来的负效应。
“快速列车”,引发忧患探讨
11月下旬,当“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羽绒之都”称号先后落户玉环县和杭州市萧山区时,很多人已记不清楚这是浙江收获的第几顶全国性经济桂冠。因为,这个省拥有着太多出色的经济数据。
用“快速列车”形容浙江的经济发展一点不为过。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3.1%,人均GDP从331元人民币增加到了2440美元,2004年上半年全省实现GDP5110亿元,到年底将超过1万亿元。目前浙江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位。
在这一过程中,浙江省为GDP的增长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代价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今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醒各级干部群众,要正视经济规模扩大和要素供给瓶颈“收窄”的矛盾,加快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课题。为此,浙江省统计局作出了《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的专题报告。
人类的经济活动从来就不是只创造财富的。只有充分认识GDP增长对资源耗减和环境恶化的负效应,人们才能真正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何等的迫切。
耕地锐减,当代人不能牺牲子孙的利益
一个县城郊区的占地面积仅数十平方米的门面,可以拍卖出180万元的天价?也许难以置信,但这事确实发生在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的浙东温岭市。
耕地不足经济发展更快地消耗耕地资源,《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刻画出了浙江经济增长与其资源禀赋之间的矛盾现实。浙江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仅占全国1%多一点,但从1979年以来,这个省新减少的耕地面积达726万亩,相当于20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30.4%。
毫无疑问,耕地资源的下降速度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成正比。2001年至2003年,浙江省平均每年减少耕地58.45万亩。在2003年减少的62.38万亩耕地中,84%的耕地用于基建用地。
浙江省工商联上半年调查了近千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土地平均产值仅为0.42万元/平方米。有的开发园区规定,进园区企业每亩产出标准为15万元,每平方米仅225元。这种使用效率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国外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许不会受限于地域面积的大小。但资源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社会不能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决定了当代人不能靠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来获得眼前利益。
能源困局,经济增长会否难以为继
当拉闸限电跟随冬天的脚步再次光临,人们突然觉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过能源紧缺的难熬。有关针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调查说,今年上半年,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平均每月停电11.32天。大型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温州正泰集团仅一季度因缺电未能如期交货的合同值就达1.6亿元。
《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指出,浙江是一个能源矿产极度匮乏的省份,全省一次能源95%以上靠外省调入。1995年至2000年浙江煤炭保有储量平均每年减少180万吨,而近几年来,每年减少的储量增加到了近700万吨。2003年全省电力消费量增长22%,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电力供应已转变为全面性、持续性的紧张。
浙江在控制能源消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2年这个省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量为7.11万吨标准煤当量,比1990年下降了5.52万吨标准煤当量。但与世界水平比较仍有差距,2000年世界平均水平为4.48万吨标准煤当量,高收入国家只有2.90万吨标准煤当量。
“因为有发展,所以有紧缺。”放在以前,这是一句能让浙江人稍感安慰的话,可如今却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一个地方耗用资源的模式将决定其经济发展后劲,高消耗低效率的现实决定了发展越快的地区,资源消耗强度也越大,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的压力也更突出。
环境污染,高增长都要付出高代价吗
《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认为,高排放和高污染是浙江经济增长中的尴尬现象。
2003年浙江省的废水排放总量达27.03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10432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976万吨,表明这个省每生产1亿元GDP需排放28.8万吨废水,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2.3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产生0.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这几个指标分别比1990年增长84.8%、3倍和1.3倍。
环境污染的加剧,又不断拉大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支出。2003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2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支出占当年GDP的2.5%。
这份报告透露,由于还难以建立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更多的资源耗减与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目前还无法用价值量核算。
经济增长要付出一定代价是难免的。然而,如何通过科学决策减少损失、减少代价,则是应予努力研究而且可以有所作为的。
可持续发展,需加快公共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为经济增长付出代价的不独是浙江。但是人们有理由期待,市场机制相对完善的浙江,能够发挥市场经济自我修复的特性,率先交出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答卷。
当然,这种过程不会轻松。《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指出,浙江的投资代价已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测算,在“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每增加1亿元GDP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78亿元、1.39亿元、3.71亿元、3.38亿元。
《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课题组成员朱天福认为,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资源消耗强度,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重眼前政绩轻公共管理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就改变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和现象。因此,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公共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最近一段时间,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省长吕祖善部署各方面工作时一再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吕祖善指出,浙江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并相对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机制。今后一个时期应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机,全省必须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营造浙江经济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