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家住成都市旅游村的退休女工张玉华,与才结婚两月的丈夫办了离婚手续。张玉华年逾半百,今年6月丈夫不幸去世,她怕拖累孩子,急着寻找老伴成家。在好心人撮合下,她结识了失伴不久的刘成东,仅一个星期两人就在一起共同生活了。然而,这对性格各异的老人,不到两个月便开始唇枪舌剑,终于不欢而散。
据了解,老年人再婚本就不容易,要维持下去更是难上加难,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再婚的动机多半是离异或丧偶后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失落感所致。为填补内心的孤寂与空虚,他们往往求偶心切,甚至不顾双方性格、兴趣、财产、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草率成婚。像张玉华这样“闪电式”的结合,一开始就为婚姻破裂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不仅如此,不少丧偶老人的儿女,或是担心父或母再婚后蒙受不幸,或怕家产旁落,或是封建思想作祟,对老年人再婚强行干预,使一些本来在共同生活中已逐步建立起感情的半路夫妻,不得不忍痛割爱,挥泪离别。成都青羊区光明巷有位姓李的妇女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成人后,经人介绍与60来岁的退休老工人高大明相爱并结为夫妻。谁知,女方子女认为母亲这般年岁还嫁人是败坏门风,男方子女则认为老太太嫁人是假,谋财是真,双方子女百般挑剔、反对这门婚事。在子女们无休止的吵闹、斥责、辱骂、骚扰下,两位老人不得不分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的悲剧并不在少数。
相互戒备、无端猜疑也给老人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再婚的老年人大多数在婚前缺乏了解,因而婚姻基础不牢。许多老年人试图一边生活一边建立感情,由于双方再婚心理状态各异,使本来就不很稳定的家庭面临破碎危险。成都青羊区鼓楼南街有一对老年人再婚后,男方有时夜不归宿,女方便怀疑其另有新欢;女方虽年事已高,但风韵犹存,经常与一些男子接触,男方就认为女方有第三者。双方互不信任,最后家庭解体了。彼此缺少必要的沟通、理解和默契,也是导致再婚老年人分开的一个原因。有相当多的老年人认为,再婚是以互相照顾为出发点,至于培养感情那是青年人的事。久而久之,一些生活上的小摩擦便逐渐演变为分歧、隔阂,最终导致分手。
老年人婚姻的不幸,一方面影响到当事者的身心健康,给他们晚年生活加重烦恼,同时也涉及到子女的生活和工作。怎样才能使更多的老年人晚年幸福,使“再生型”或“组合型”家庭稳定下来,值得全社会关注和关心。本报记者罗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