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缩影、中国近现代工业史的缩影、中国近现代造船史的缩影”,记者一走进昨天开幕的江南造船博物馆,就看见如此“霸气”的三个断语。作为市府今年10座科普场馆建设项目之一,这个博物馆散发着沉沉的历史凝重之感。
历史“第一”的记载
全馆第一件展品,是1865年李鸿章上的为镇压太平天国打算开办军工厂的奏折。于是,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孕育而生。中国第一支后装线膛枪、第一座炼钢炉、第一艘机动兵轮、第一尊后膛钢炮……全部诞生于此。博物馆里,各式实物、模型、照片,都在诉说昨天的故事。
1905年后,该局开始主营造船。不过在很长时间里,只能建造排水量很小的舰艇。国民党统治后期甚至沦为美军舰艇修理厂。
新中国特别重视江南造船厂。博物馆展示了1949年上海军管会第一号命令,内容就是“正式接管海军江南造船所”。在“解放后”展区的正中,摆放着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模型,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轮、第一艘石油液化气船、第一艘跨海火车渡轮……都从这里驶向大海。展览显示,如今造万吨轮早已不稀奇,十几万吨的货轮、数千箱的集装箱船成为主力船型,30万吨的船舶也能大批建造。
科技变革的“推手”
江南造船厂和它的前身不仅制造了一大批“第一”,更重要的是把现代科技的理念带给了古老的中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珍贵照片,徐寿、华蘅芳、徐建寅并肩而坐,他们是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员,先后翻译出版了159种1075卷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其中很多成为大中学校的课本。
江南制造总局的出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西学东渐”,最终引发了清末的社会变革。江南造船总局还是中国第一代大工业产业工人的摇篮。
据介绍,虽然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将整体搬迁长兴岛,但造船博物馆作为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延续,将继续建设好,老厂内的10余处遗迹也都会得到很好的保护,以“永葆青春”。本报记者诸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