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吉林频道12月10日电(记者李亚彪、王猛)一名普通的司机,通过自身努力,被评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有了“副高”职称,这是发生在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真实故事。这个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小故事,引发了周围人对人才概念的重新认识。
54岁的刘玉斌1984年被调到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当时只是一名司机,属工人编制。刘玉斌没有放弃学习,1985年,获得吉林省科技外语学院大专学历,毕业后转为干部编制,并兼任中心秘书处秘书。1992年,刘玉斌被评为助理研究员。
“我过去总认为自己是司机出身,就是‘车老板儿’,念书少,底子薄,走到助理研究员的位置,已经不错了。可中心领导却对我说,这里不管出身如何,不管学历高低,只要勤奋学习,注意积累,就能出成果,就能被大家接受。”刘玉斌回忆说。
在领导的鼓励下,刘玉斌没有停步不前。2003年,刘玉斌放弃休息,主动搞研究,他写出的《建设中国长白山生态食品大省的对策研究》,发表在国家一级刊物《社会科学战线》上。近些年,他还先后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社科院主办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今年刘玉斌被破格评为副研究员。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勇说,中心的人才理念就是不以学历论英雄,给每个人成才创造机会与平台。按刘玉斌的大专学历,被评为助理研究员后再过20年,才能被评为副研究员,而中心给了刘玉斌破格晋升职称的机会。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在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并非刘玉斌一例。曾在图书馆资料室担任管理员的韩栗君,原来只是一名工勤人员,由于长期帮助研究人员查阅资料,接触大量研究资料,自己常看常写,有时独立发表一些文章,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后来被调到业务处室,晋升为助理研究员。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郎毅怀说,中心有一批转业干部,有的还不是本科学历,有的还不是干部身份,在单位里感到信心不足。中心打破人才受学历和出身的限制,延伸了人才概念。中心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争着抓课题,搞研究,今年中心研究成果创历年之最。(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