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德米特里·列根托夫 大海编译
自2002年12月布什宣布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来,美国一直在加速推进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最近,美导弹防御局的官员称,他们已在完善拦截导弹、雷达、卫星传感器和指挥控制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代号为“2004 Block”的初级防御体系可望在今年年底前建成。该体系主要针对来自亚洲的威胁,它包括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发射井中的六枚拦截导弹和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井中的四枚拦截导弹。尽管初级防御体系的拦截能力相当有限,许多防务专家对导弹防御系统的效能仍心存疑问,但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无疑将对亚太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进入《百姓论坛》发表评论
作用到底有多大
过去,美国将导弹防御分成两个层面,即保护美国本土不受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保护美国前沿部队及军事设施不受中短程弹道导弹攻击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现在,美国已将它们合二为一,计划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导弹防御网,因应各种射程和类别的导弹威胁。按新的分法,所有弹道导弹的弹道都可分为助推、中途飞行、末端重返大气层阶段。每一个拦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及挑战。在弹道导弹发射爬升时即加以拦截,可提供全方位的防御;中途飞行阶段拦截可提供广域的保护;重返大气层阶段的拦截保护伞则仅涵盖较小的区域。
在助推段拦截方面,美国的最初方案是在飞机上安装激光武器。美国空军对此进行了试验,携有军用激光器的波音747飞机在靠近可能发射导弹的国家边境附近进行空中巡逻,以便在导弹发射后立即使用激光器将其摧毁。但许多专家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在靠近敌国的边境空域巡逻必须提供有效的航空掩护。另外,还需要新型的传感系统,以便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发现刚刚发射的导弹。
在美国导弹防御局的规划中,担负中段拦截的主要兵器是陆基中途防御系统及海基中途防御系统,即被人们所熟知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及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NTWD)。陆基防御系统包括外大气层拦截导弹、轨道监视卫星和X波段雷达,它具有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但该系统的试验并不顺利,已进行的八次试验有三次失败。不过其他项目如探测器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测试都已顺利完成,包括“宙斯盾”巡洋舰及机载激光系统已成功跟踪到了发射的导弹。海基中途防御系统以美国海军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水面舰艇为基础,可在海上拦截短程及中程弹道导弹。它的好处是可以部署在前线,迅速对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做出反应,舰艇同时还可作为发射平台、通信节点及侦测系统使用,可在国际水域停泊,不需要任何地面设施,海基系统可保护较大范围的区域。海基中途防御系统以标准-3型导弹构成,使用SM—2 Block Ⅳ弹体,加上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及外大气层击杀弹头。2002年1月已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试验。不过,中途阶段拦截部署方案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宙斯盾”级巡洋舰的改装需要花费巨额资金,与其花这么多的钱,不如将钱用来研制和建造一些新的舰艇。
美导弹防御局的末端拦截计划包括战区低空防御系统和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战区低空防御系统由“爱国者”3系统构成,新型PAC-3型反导系统采用了高速动能拦截弹头,在较低的大气层中可以极高的速度摧毁目标,主要部署在前沿用于掩护部队,可拦截射程1400公里以内的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和飞机。目前,PAC-3型反导系统已进行了七次成功的拦截试验。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用于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可消灭射程为4000公里~5000公里的导弹,能够为美国及盟国的前沿部队、基地及城市提供掩护。它是目前惟一可在内大气层及外大气层使用的导弹,由于射程比其他防空系统远,因此可提供多次接战机会,预计2008年可初步具备作战能力。一些美国人认为,在大气层内外部署各种形状的导弹防御系统,可形成覆盖一定区域的“伞”。
日本能否全盘接受
日本是美导弹防御计划的主要支持者。目前,日本已同意与美国共同开发海军战区高空区域导弹防御系统(NTWD),发展项目包括轻量型鼻锥、推力增强、转向能力更强的先进动能击杀弹头,及探测距离较远的“双色”(中波及长波)红外线探测系统。朝核危机爆发后,日本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态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日本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遇到一系列难题,主要集中在财政、政治及技术三个层面。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部署代价不菲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成一大难题,日本大多数政治家都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成本及战斗性能表示关注,这最终将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在政治层面,战区导弹防御将成为官僚争斗的目标。外务省和防卫厅极力主张部署高水平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如日本航空自卫队极力主张的“爱国者”-3系统,并把它视为国家防空及导弹防御的基础。一些政治家也极力主张政府参与这个计划。他们认为,这将对国家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并能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但反对派却认为,这种耗资巨大的系统未必能给日本带来切实的安全。他们担心,加入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将使日本与美国保持更紧密的防务关系,一旦美国在东亚地区开战或介入军事冲突,将把日本拖入战争的深渊,因此对政府参与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兴趣不大。此外,日本的指挥、控制、通信及侦察系统应当在未来10~15年进行彻底的改革,以适应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要求。
此外,日本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还将面临外交方面的压力,因为这势必对东亚地区的军力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有可能引起新的地区军备竞赛,日本也会因此遭到周边国家的抵制和反对。日本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主张与美国的关系不要搞得太紧密。日本首相小泉在访美时指出,日本与美国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日本政府追求有限的防御目标,而美国则把导弹防御作为积极的防御系统。尽管日本首相把自己称为“亲美派”,但他还是难以对导弹防御计划照单全收。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在华盛顿与美国防部领导人进行会谈后称:“如果日本政府决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那么也仅仅是为了保卫自身的领土安全,并将独立地控制这个系统。”
朝鲜半岛局势将更趋紧张
为了向亚太地区推广导弹防御计划,美国采用不光彩的政治手腕。2002年2月,在金正日过生日那一天,美国务院发表声明,称朝鲜领导人是独裁者,并宣布将对其进行制裁。朝鲜立即以导弹发射试验进行回应。接着,金正日又发表声明,称朝鲜将继续研制洲际导弹,到2005年将打到美国的任何地方。美国务院希望的“朝鲜威胁”终于出现了。
局势进一步恶化后,美国开始实施另一个方案。根据1994年达成的朝美核框架协议,美国应该为朝鲜建造两座核电站,以此换取北朝鲜停止发展射程为5000公里的导弹计划,但美国并没有履行承诺。作为回应,朝鲜进行了“大浦洞-1”导弹发射试验。2002年3月,美国务院又发表声明,对朝日关系进行挑拨离间。朝鲜立即发表措辞强烈的声明,“如果美帝国主义胆敢发动战争,我们将誓死捍卫祖国的安全”。为进一步制造紧张气氛,6月底,美国在韩国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朝鲜领导人通过朝中社发表声明,指出“军事演习的目的是想对朝鲜领土及其战略目标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稍后,美国又发表朝鲜问题的报告,称发现朝鲜正在进行导弹助推器实验,美国侦察机在朝鲜靶场上空记录了试验场导弹发射的亮点,这表明朝鲜并未停止研制中程弹道导弹的计划。7月初,美国又提出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美国专家对朝鲜可能生产核武器的地区进行核查。双方的尖锐对立最终导致了“朝核危机”的爆发。
引人注目的是,韩国一直对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持反对立场,它反对美国退出反导条约。韩国民众还坚决反对美国在韩国保持军事存在,反对采取针对朝鲜的任何军事行动。韩国人明白,朝鲜储备有相当数量的射程达500公里的“飞毛腿”导弹和“劳动”中程导弹,如果朝鲜半岛爆发冲突,这将对韩国构成致命的威胁。无论美朝之间爆发何种冲突,韩国都将被动地扮演“人质”的角色。即使美国在东亚地区部署了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得到保护的也只是日本和美国人自己,韩国仍无法改变其被动的地位。
印度能否借此渔利
在亚洲,印度对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态度颇出人意料。美国宣布退出导弹防御系统后,印度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美国建立反导弹防御系统是不可避免的……”,公开对美国的反导计划表示支持。美国驻印度大使投桃报李,随即表示建议美国政府取消对印度的制裁。不久,两国的防务合作关系也得到了恢复,印度从此摆脱了核试验以来的外交困境。这不禁使人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美、中、日三角关系中,印度是否会成为“第四个角”?在东南亚,印度的转向是否会对地区局势产生新的影响?这颇值得人们深思。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