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茜发自北京
“绿色GDP试点省”一事尘埃未定,山西省又传出全国第一个省级“绿色GDP”遭到质疑的声音。
进入《百姓论坛》发表评论 山西省统计局核算处窦志达处长说,就像环境污染会影响人的寿命,他们就推测每个人会少活一年;又假设共有20%的人会减短寿命,从而推算出会造成多少损失。在他看来,这些推测出来的数据必然会有弹性,最终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四个月前,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董继斌公布了该省“绿色GDP核算”研究成果——“该省2002年度的绿色GDP为全部GDP的66.6%”。这被喻为“全国第一个经过全面核算得出的省级绿色GDP”。
时隔不久,山西省统计局也核算出一个“绿色GDP”数据。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窦志达称这个数字和山西省社科院此前公布的结果“出入很大”。
窦志达对这份出自统计局之手的“绿色GDP”显然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因为在他看来,核算中涉及的数据都是“有来源”的。像环境治理中的“治污费”,统计部门采用的都是实际数据,如“一桶水本身的价值,这桶水被污染后实际花掉的治理费用,然后再以此作为基本依据,换算出一条河被污染后需要花费的治污费用”。他认为,这些数据,尤其基础数据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不能推算”。
然而,山西省统计局核算出来的“绿色GDP”也仅限于环境污染,对资源损耗则没有介入。
对于统计部门“数据要有来源”的要求,山西省社科院参加这一研究课题的专家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我们有我们的前提”,该院一位姓景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前提就是以事实为依据,经济学研究是允许在这种前提下进行估算的。这位研究人员解释说,当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合适的数据,又处于这种前提下时,科研部门是可以进行估算的。
“立场不一样,角度也不一样”,在这位研究人员看来,“统计局作为政府部门、社科院作为科研部门,两者的出发点不一样,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肯定也就不一样。在他看来,在新的核算体系还没有定论之前,是应该有来自另一个方面的声音的。
目前,山西省统计局核算出来的“绿色GDP”数据已经作为“内部资料”抄报到了山西省政府。对于具体数据,窦志达透露,“不会比它(山西省社科院核算出的66.6%)高”。
“绿色GDP”核算结果出来了,但窦志达告诉记者,这个结果也将面临各方质疑。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