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席日前在智利APEC会议期间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指出:“当前,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
这句话的含义十分明确:中日近几年政治关系冷淡,主要是因为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关系冷淡的责任在日本方面;改善两国关系,日本方面必须在“参拜”问题上改变态度,采取主动。言外之意,日本领导人若能在这个问题上改变态度,两国政治关系目前的尴尬局面就可能转变,否则,这种令两国都不愉快的局面还会继续下去,甚至可能恶化。"参拜"是两国政治关系中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当然中日之间有待化解的矛盾和问题远不止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件。但为什么说,这一件是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呢?笔者认为,主要因为这件事属于重大政治原则问题。
其一,小泉首相以其顽固的立场和张狂的表现,毒化了日中政治关系。在参拜问题上,小泉是历届日本领导人中最猖狂、最固执、最具挑衅性的一个。从1975年三木武夫起,历任首相在任期间只参拜一次,且顾忌较多,有的以个人身份,有的刻意避开“8·15”日本战败投降日。而小泉自任首相以来每年都去参拜,到今年已连续4次参拜,而且参拜的时间都选择“8·15”,因为他在竞选的时候就公开叫嚣:一定要参拜靖国神社,而且一定要在8月15日去。在他的带头之下,今年截至目前已有79名议员和多名内阁成员前去参拜,仅8月15日,就有4名阁员和58名议员去集体参拜。小泉完全无视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无视日本国内反对的声浪,俨然摆出一副挑战姿态。
其二,小泉公然否认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强烈的政治性质。靖国神社与日本其它众多的神社是不同的,是专门祭祀死在战场的军人的,明治天皇发布文告,称战死的军人为“军神”。整个供奉的246万个灵位中,有210万为二战亡灵,包括14名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极刑的甲级战犯的亡灵。靖国神社大门外竖立一对十几米高的石灯,石灯基座上巨大的青铜浮雕上,刻着从“甲午战争”起日军历次侵略战争的场面。展览馆陈列着各种战争遗物。祭祀和参拜者必看的50分钟片子“我们不要忘记”,从头到尾都是颂扬“大东亚战争”是为了“大东亚共荣”,为了“解放西方列强奴役下的亚洲民众”,反抗是不得已的,只字不提“侵略”,只字不提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带来的苦难。整个靖国神社是一个赤裸裸宣扬日本战刀和征战精神、对日本国民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有极其鲜明和强烈的政治性。但小泉每次参拜之前和之后,都企图极力淡化和抹煞其行动的政治性,以参拜是“日本文化”、“日本政治信条”等说法辩解,还要亚洲国家“理解”。
其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违犯战后日本宪法的。战后日本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宗教团体都无权接受国家特权,国家及其机关不得参与宗教活动”。事实上,从1945年到1975年的30年间,日本历届首相都不敢违犯宪法。日本右翼势力为了冲破宪法的束缚,制造出“参拜”是“非宗教”的理论,首相参拜“不算宗教活动”、“不违法”。而靖国神社明明是“宗教法人”,其活动怎么能不算宗教活动?首相参拜,怎么就不违法?连不少日本国民都能分辨这点,据报道,今年10月冲绳那坝居民就状告小泉参拜违犯“宪法规定的宗教自由与政教分离的原则”。
其四,小泉的行动是对日本侵略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蔑视和侮辱。日本近代史上对中国、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亚洲国家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这些国家人民心灵创伤很难抚平,他们对屠杀他们亲人的战犯仇恨难消。本来日本——特别是日本领导人应该为医治这种创伤主动做更多的工作,如认罪、道歉,教育自己的人民——特别是年轻人汲取历史教训,和亚洲人民一起,为实现亚太地区世世代代和平共同努力。而小泉和日本的一些政客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向亚洲人民的伤口上撒盐,怎能不引起受害亚洲国家人民的公愤?
其五,小泉首相变本加厉地参拜靖国神社不是孤立的。小泉执政后的一系列举动令外界——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国家担心。如不断大幅度增加军费预算、积极派兵国外、改自卫队名称、修改教科书、叫嚷要修改国防法和修改战后宪法,等等,真可谓动作频频。所有这些动作都朝向一个方向:成为不受约束的军事大国!联系其"参拜"的顽固态度,人们有理由怀疑,日本是否打算故态复萌?
有人评论说,目前中日关系是政治“冷”,经济“热”。这个评价大体正确。说政治“冷”,因为小泉任首相3年多没有实现来中国访问,这是中日建交以来的奇特现象。说经济“热”,两国贸易连年增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人员来往频繁。这说明两国间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但应该看到,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不可避免的巨大影响。如果政治关系改善了,将保障经济关系更健康的发展,如果政治关系仍然僵着,必然对经济关系和其它关系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中日是亚洲两个大国,两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期待两国关系更健康、更稳定地发展。(徐学江)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