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已经大踏步走入我们的视野,曾经被视为“机关福利”的幼儿园,已从机关走向社会,从城市走向农村,并有遍地开花之势。当然,其费用也一涨再涨,而管理方面的缺陷却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在长沙的某些幼儿园,营养师形同虚设,主菜品种就是萝卜和土豆,幼儿安全保障存在诸多缺陷,收费标准不一,费用大都“昂贵”,服务与收费存在巨大的反差(本报12月20日6版)。
幼儿教育的费用已远远超过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家庭支出,已是社会的“共识”。以长沙市为例,一般幼儿园的收费是每月300—500元,包1—2餐伙食,如果是全托,则是600元以上,这已接近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对工薪阶层而言,是一笔不菲的负担。但孩子是一个家庭、家族的未来,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无论花费多少,绝大部分父母是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正是在这种普遍且过于“无私”的“亲子”观念的基础上,幼儿园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并壮大着。
托儿费用不菲,服务质量是否“货真价实”呢?就调查所见,很多小朋友吃不好,在某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是两菜一汤,菜的品种是清一色的萝卜、土豆,没有禽蛋肉类,更谈不上搭配合理、科学营养了”,且幼儿接送、活动场地等都受到条件的限制。显然,幼儿园更多的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如果“依照行情,孩子每餐的伙食水平只能在1元左右”所言属实(一个孩子即使全托,其一个月按22天计算,每餐1元才“消耗”66元,每餐2元也只有132元。所占比重太小,营养如何保证?),那么,幼儿园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是大量外资、内资涌入幼儿教育行业“跑马圈地”,一方面是收费高昂但幼儿的营养、安全管理不如人意,长此以往,幼儿园有迅速成长为“暴利行业”之虞。
资本当然是逐利的,但逐利不应以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为前提,不应以对公众的利益构成潜在威胁为前提。更有部分人以微弱的资本“入市”,将“原始积累”的如意算盘打在幼儿身上,一旦经营不善、资金链出现断裂,就卷款而逃,长沙已发生数起此类事件,不仅事涉社会公正,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尽管幼儿园的开办与饮食卫生等,有关部门均有明确要求,但幼儿园的行业管理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呈现“自由、自主”的状态。制订公平与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引导一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显然,规范幼儿园教育,如提高开办园的“准入门槛”,制定相应的资质标准,入园收费透明化、等级化,加强监管等,理应提上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本报评论员 吴非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