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排场的婚礼是许多情侣的心愿,然而在巴基斯坦,不惜代价大摆婚宴正让许多家庭背负沉重债务,为防止人们由此陷入贫困,该国最高法院通过禁令,禁止在公共场合的婚庆活动中为宾朋准备宴席,希望由此遏制奢华习俗。然而,原本看来是一件好事,却引起不少争论。
进入《百姓论坛》发表评论
本版编译 阿哲
在巴基斯坦,12月份是众所周知的“婚礼季节”,选择在该月办婚事的情侣非常多。结婚是件让年轻人高兴的事,同时又是让父母双亲揪心的事,为孩子筹办婚宴和准备嫁妆是他们理所当然的责任,而婚宴是否奢华、嫁妆是否够份量,更是衡量一个家庭在当地地位的关键,为此,许多家庭都会不惜代价大摆宴席,婚宴有时要延续几天,宴请的宾客可达上千人。但是婚礼之后,很多家庭也从此背上沉重的债务,甚至需要十几年才能还清。
这样的婚礼习俗让很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感到不堪重负,但又难以摆脱。对于1400万人口中有30%都还处于贫困线的巴基斯坦来说,这无疑将对该国的经济发展和扶贫计划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阻止奢华婚礼对贫困家庭的伤害,最近,巴最高法院通过一项禁令,禁止在公共场合举办的婚庆活动中为宾朋准备宴席。
其实,该禁令早在1997年就有酝酿,当时的政府决定执行“婚姻法1997号令”(又被称为“禁止铺张浪费法”),但在1999年停止实行。2000年,巴政府又通过了“婚姻法2000号令”,开始全面禁止在公共场合举办婚宴,禁令明确说,“任何在俱乐部、酒店、餐馆、教堂、社区中心等公共场合举办的婚礼,均不能为来宾准备宴席以及其他可以食用之物品,茶和饮料除外。”但是,法令一直得不到有效实施。去年,巴基斯坦某省份还通过自己的相关法令,允许宾客不超过300人的婚礼提供一餐婚宴。
为此,巴最高法院上月重新对禁令做出解释说,人们可以自由庆祝婚礼,禁令只禁止奢华浪费行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阻止浪费财富的做法,帮助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因此禁令仍要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执行。
婚庆陋习根深蒂固 穷人死要脸破财办婚礼
巴基斯坦婚礼奢华习俗根深蒂固,要做到令行禁止难上加难。多少个世纪以来,这里所属的印度次大陆先后被信奉印度教的印度王公、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尔王国和后来的殖民者英国人统治过,这些统治阶层在婚礼上的奢华一代胜过一代,而他们的习惯和作风对下层人民进行了千百年的“熏陶”。
巴基斯坦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许多人认为陪嫁妆和办婚宴是教义所要求的,但最高法院和许多宗教人士都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这些习俗与伊斯兰教无关,伊斯兰教提倡简朴生活,不提倡显露富有,婚礼大操大办和多陪嫁妆都是印度人的传统。
豪华婚礼要办好几天
巴基斯坦富人的婚礼很复杂,一般都要热闹上好几天,先是男方请,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接下来是女方请,宴请的也都是家族内亲人和朋友,然后还要到教堂再办一次西式婚礼。婚宴的食物必须充足,也很讲究,有西点,也有巴基斯坦的传统食品,到处摆的都是,客人可以随时饱口福,有的甚至要吃到半夜才散。
如果是富人的婚礼,一套装修好的公寓或房子、一辆汽车和一笔可观的现金都是女方的必备嫁妆。洗衣机、电视机、金首饰,这些陪嫁礼品一般交给婚庆公司一次办妥。新娘陪嫁的礼品越多,到男方家后的地位就越高,反之就要受气,甚至遭虐待。因此,富人家嫁女儿必须花很多钱,如果某人家生女儿太多,那他的财产可能就不够给女儿陪嫁了。为了让自己的钱花在明处,新娘的长辈都会在婚礼上把所有贵重礼品当众宣布。
婚礼一般在大日子前两个月就开始,最先请的是新郎和新娘自己的朋友,大家在一起跳舞唱歌。正式婚期的前几天,新娘要进行一次正式沐浴。沐浴之后,由女性至亲好友为其梳妆打扮,并在手上和脚上染指甲花油。她们还用一种特制的褐色树脂油在手背、手腕和脚背、脚腕上绘出美丽的花纹,表达喜悦的心情,新娘家要为宾朋准备宴席答谢。第二天,新郎家还要再摆一次宴。
为面子宁可散尽钱财
这样的铺张做法让一些社会活动家忧心,社会工作者和妇女权利活动家对最高法院的禁令十分拥护,认为此举将大大减轻低收入家庭的压力,他们不必再认为举办奢华的婚礼和准备丰厚的嫁妆是义不容辞的。社会活动家法兹亚·萨伊德说:“禁令把人们从传统的社会和财务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不过,有的人并不领情,他们不愿挣脱传统,举办婚礼时也想着法子避开有关部门的监察。”
近几年,由于酒店已不敢为婚礼提供宴席服务,为躲避监察,有的人把婚礼从酒店转到家中或是偏僻地点自己办,即便是在公共场合举办的婚礼,家长们也会用名贵的酒水代替茶和饮料。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有钱人的家里,也发生在穷人家里。在卡拉奇一家私人企业工作的阿塔尔·侯塞因说:“我早就为女儿的婚礼存了笔钱,总不能让她空着手到夫家去,我也不想让亲戚朋友说我是个守财奴,不给他们饭吃,不过钱总是不够,女儿风光嫁了出去,我兜里也一个子儿没剩。”
批评者分析禁令弊端 婚庆业萧条更制造贫穷
社会工作者对该禁令表示喝彩,而围绕该禁令如何执行以及能否落实,其他社会精英也有不同的看法。
巴基斯坦婚庆行业协会的主席塞迪克说:“不能举办婚宴,我们国家的婚礼将大大失色,这是我们的传统,同时,改变这一传统也等于变相剥夺了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巴基斯坦的妇女不像西方的妇女那样,可以去娱乐场所、酒吧和舞厅。”
一场婚礼要花近三百万
更有批评者指出,政府清除奢华习俗没错,但一纸禁令的“一刀切”做法并不起作用。禁令只是禁止俱乐部、酒店等高消费场合提供婚宴服务,真正的穷人根本不会来这些地方办婚礼,真正的富人自家房子足够办婚礼也不会来这里,来这里的大多数是中产阶级家庭,禁令真正起作用的也限于这些家庭。
另外,禁令的目的是扶贫,但却使一些由婚庆衍生出来的行业大受影响,收入降低。围绕婚庆活动而衍生的行业,在巴基斯坦经济活动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在首都伊斯兰堡、拉合尔和卡拉奇等大城市,有专门的婚庆公司为婚礼现场装点布置、提供舞蹈表演、设计激光焰火表演等;新娘和新郎的礼服也很讲究,有的新娘装价值上百万卢比(约合6万~7万元人民币);给宾客的回礼也不薄,通常非金即银;整个婚礼办下来可能需要花费2000万卢比(约合270万元人民币)。
禁令导致失业率增加
自从1997年实施禁令以来,餐饮和装修行业的收入下降了50%,家禽养殖行业的销售下降了40%到45%,大米的销售下降了30%;许多酒店和餐馆虽停止提供婚宴,并承诺给人大幅降低婚庆收费,实际上都没做到,他们提供的服务减少了,钱却没怎么少收。另外,这些行业雇佣的都是当地人,行业的不景气使一些人失去工作,制造了更多的贫困者,政府的税收也因此降低,地区经济的规模也大大受损。
改陋习须先改妇女地位
有了法院禁令的支持,一些民间组织和妇女权利组织发起反对嫁妆传统的宣传,并引起了很多新娘的响应,但是,这种行为也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嫁妆陪得少的新娘中,有不少人受到夫家的欺负,有些人甚至不堪侮辱选择自杀。
身为记者的奥瓦伊斯思想开放,他的婚礼则是另一个情形。他和新娘都同意不要嫁妆,尽量简办,但结婚不只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两人的父母还是为他们举办了盛大的婚宴。
伊斯兰堡一所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巴里说:“要改变巴基斯坦的婚庆陋习,首先必须改变人们对待妇女的传统态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场婚姻中所连接的不只是两个年轻男女,还包括家庭、宗族和部族,如果不改变这种传统观念,这样的婚礼习俗永远都不会彻底改变。”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