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贺永军 惠生卫记者王雄)清涧县宽州镇上刘家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烂杆村”,人均纯收入只有300多元,如今该村由乱变稳、由穷变富,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元。已经摘掉了“贫困户”帽子的村民王铜由衷地说,发生这样大的变化,都是党员们带着干出来的。
像上刘家村这样由“落后”变“先进”的例子在清涧县还有很多。此前,清涧县有不少村子的状况是“班子常换,工作常乱”,两委会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党员之间互存戒心,群众人心涣散,陷入“越穷越闹、越闹越穷”的怪圈。为此,清涧县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解决这些村子长期贫困落后问题的突破点,成立了90个工作组进驻90个贫困落后村,实行分类排队,一村一组包干进行集中整建。工作组紧紧依靠党员,广泛发动群众,实事求是地解决村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使61个财务混乱的村子交清了财务手续,35个组织瘫痪的村子顺利产生了两委班子,由群众选出的一批公道正派、能干肯干的党员干部担任了基层组织领导。上刘家村党员康刚被群众推选为村支部书记后,从家里先后拿出4万元为村里修路架桥,并为贫困户垫资10万元办起两个粉条加工厂,带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支部是大树,党员是绿叶”。该县制定印发了《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一区三户”和“设岗定责”活动的通知》,由各乡镇在农村一、二类支部中按照“划区定责”、“按需设岗”的要求,对无职党员因事设岗。全县共培养树立党员科技示范户1754户,党员先进文化传播户3726户,建立了968个党员责任区,设置村政务监督岗329个,集体经济项目监督岗371个,科技示范岗773个,信息服务岗118个,政策宣传岗616个等。70%以上的农村党员都有自己的帮带户,让先富起来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创出一条“一员带一户、一户带一片”的共同致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