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杨振宁的研究领域吗?你知道他在哪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你知道他的主要学术理论著作吗?恐怕绝大多数人要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恐怕就更没有知道他曾在今年召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上曾对《易经》传承的古代文化作了深刻独到的批驳。不过,我们却都格外清楚的知道,今年82岁的他将要和28岁的广外研究生翁帆结婚,共同享受一段“上帝赐予的幸福”。
恐怕连杨老先生自己都没有意料到,时隔47年之后,他将会再次成为耀眼的明星,成为媒体追逐、社会关注的焦点。他和未婚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媒体毫无遗漏的记录下来,连他们携手参观美术馆也被称为重大新闻。而在1957年,当他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学金时,他享受的媒体待遇却远远不如今日。虽然存在传播技术受到限制的原因,但是47年过去了,了解他学术研究的人也只是集中于少数的学者人群。可现在他却火了,而且特别的火:他的图片和报道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他的事迹传遍了大街小巷,他被每个人所津津乐道。
不过,大师的尴尬还不仅于此。也许无从得知有多少人在大师的治学精神感召下,走上了探索物理学奥秘的道路,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奉献着力量。但是,却有一位65岁高龄的老教授,的的确确以杨老先生为榜样,手捧报纸走进婚介所,寻求一位学生型的伴侣,陪他度过余下的岁月。我相信这是大师所不愿见到的,也是他想极力回避的。
那么,是谁异化了杨振宁的形象,使其变成了另类明星和榜样?
其实,与其说是大师的尴尬,不如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似乎,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媒体关注的事情也越来越广,可好像总是那些市井珍闻、奇人异事最受瞩目,深深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在媒体的穷追不舍下,我们知道阿文和高峰私生子事件的每个细节,知道贝克汉姆绯闻的每位女主角,知道哪里又端了个色情窝点,知道哪里又发生了打架斗殴的事件。可是,我们知道陈省身的数学造诣吗?知道“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丘成桐吗?知道中国有多少地区的农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吗?知道在穷乡僻壤里还有多少双渴望上学的眼睛吗?
媒体的低俗之风是应该好好整治了,他们的附庸谄媚,他们的透窥挖掘,的的确确形成了不良的媒体议程,影响着人们的关注对象。然而,作为接收信息的主体,观众也有选择性接收的权利,也可以设置自己的公众议程,把媒体的镜头拉回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事情的上。
对于那些真正关乎国家命运的事情,媒体必须全力报道,我们也必须认真了解;而有关英雄模范和杰出学者的生平事迹,媒体应该大力宣传,我们也该从中汲取力量,制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至于那些无关痛痒的锁碎事情,媒体报报,我们就当个乐和,这也就足够了吧? (作者:苏婧)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