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早上,杨洛(音)与妻子一边忙着把新买的旧家具摆放整齐,一边不时朝门口张望。“定了什么时候搬没?”他问。妻子摇摇头。
杨洛的铺面位于成都市第二毛纺厂家具商场西面市场的入口处,几米开外的东面市场内,除几辆自行车外,一无他物。“以前挤得满满当当的,都搬走了。”杨洛解释,上个月初,部分商家开始陆续搬离。
“主要是治安和消防隐患突出。”商场所在的锦江区政府一位官员透露,早在2001年,区政府已经会同多个部门对市场进行整改,可惜收效甚微。
2004年5月25日,锦江区消防大队参谋程鹏与同事走进商场。眼前情景让程鹏震惊不已: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三级,不具备办市场的基本条件;市场内只有一个市政进水管,无室外给水;无防火区,五层办公楼只有一个楼梯,底层为旧家具库房,上面居住着100余户300余人,走道内堆放大量炉具和杂物;市场内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
同日,消防大队向商场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商场在6月4日前整改火灾隐患。6月9日,当程鹏再次走进商场进行复查时,发现这里除新增20具灭火器外,与此前并无二致。
7月16日,消防大队依据有关规定,对第二毛纺厂家具商场作出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7月18日,第二毛纺厂向锦江区委、区政府和成都市纺织协会书面紧急报告,恳请延缓执行停产停业。一位知情者透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成都第二毛纺厂停业,为解决职工工资和社保开支,原厂区一分为二。1994年,其中的部分厂房集资兴建为目前的成都第二毛纺厂家具商场。次年,商场开始营业。“生意好的时候,一年的租金就能收十几万。”一位管理人员说。
不过,商场的请求并未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认同。7月20、21日,区政府领导相继批示,要求依法落实关闭。随后召开的区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议定:在11月上旬前完成对第二毛纺厂家具商场的关闭工作。10月31日,锦江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安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依法对东四街片区旧货交易场所进行综合整治的通告》,要求所有经营旧货的企业和个人即日起停止经营旧货活动,并将所有交易物资自行迁移,交易场所内除安全守卫人员外的暂住人员全部搬离,自行消除安全隐患和其他违章行为。
然而,关闭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贴的通告当天晚上就被撕了。”牵头此次关闭工作的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勇说。为此,李勇等多次与厂方及职工座谈,宣传有关政策。11月9日晚———关闭期限的最后一天,所有商家全部撤离。
喧闹一时的第二毛纺厂家具商场关闭工作原本应该就此告一段落。令人意外的是,12月6日起,又有部分商家陆续开始营业。“主要是职工安置问题。目前政府与厂方还在协商,争取达到令双方都满意的效果。”12月15日,李勇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即将由区政府上报市政府的报告。针对厂方反映突出的职工安置问题,报告提出,为妥善处理好企业职工安置,建议根据企业改制中安置职工的具体情况,适当考虑调整拆迁补偿标准,以此次整体拆迁赔偿费全部用于企业职工一次性安置,彻底消除安全和不稳定隐患。
“但愿不要发生火灾。”对于商场目前的消防状况,锦江区消防大队大队长杨刚不无担忧———有数字显示,2000年至2002年3年间,全国发生的121起特大火灾中,商贸场所火灾高达37起,死人和直接财产损失分别占特大火灾总数的51.52%和45.03%。
12月22日,记者从厂方负责人叶斌云处获悉,厂方已经初步接受政府的处理意见,明年初,旧的厂房有望全部拆除。
李宏 本报记者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