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没想到一所农村小学搞起了儒雅教育,还编了一套《雅诵》丛书!”日前到绵阳市涪城区石塘小学参加《小学儒雅教育研究》校本教材教学研讨会的教育专家十分感慨。而专家们对于学校如何编写校本教材的不同看法,凸显出目前基层学校在新课改中的困惑。
石塘小学位于城乡接合部,辖六所村小。去年9月该校“小学儒雅教育研究”被批准列入区级科研课题。今年暑假,该校课题组教师放弃休假,收集《诗经》中相关诗歌40首,《论语》、《庄子》各节选40篇,唐诗600首,宋词200首,《红楼梦》诗词40首,名联50句,《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千字文》若干,形成校本教材《雅诵》丛书共六册。书中每篇文章都由美术老师配上简洁、生动、充满童趣的意境画,各个环节均采用卡通画及充满童趣的提示语,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选文的视野还应扩大些,古今中外可选择的名篇美文还有很多。”省教育学院刘裕权教授说,“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树立地球村的概念。”他说,丛书中的有些选文对小学生来说深奥了点,应多选学生容易感知的内容。同时,名家的不一定都是精品,有些不是名家的美文妙语也可入选。
丛书主编刘雄飞老师说,《雅诵》丛书之所以确立以《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红楼诗词为线索的编排体系,源于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谈语文课改时阐发的一个观点:在西方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原创性的、能够成为这个民族思想源泉的大学者、大文学家。如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雨果、德国的歌德等。丛书的编辑,便是选择的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原创性的、源泉型的作家、作品。
“像这样以选编经典文章为主的校本教材,是资源的优化还是资源的浪费?”绵阳市花园实验小学校长李崇柏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他说,选编的经典文章读本已经很多,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校本教材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平台,还是各校另起炉灶,重复建设,这是新课改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绵阳师范学院高研所的王楠认为,这也是目前基层学校最感头痛的问题。
(本报记者刘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