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将有几十项新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它涉及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您提早留意的话,这些法律法规可能会使您的生活感受到更大的实惠与方便,使您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比如,明年我们买洋货会更便宜,缴纳契税更方便,吃得更安全。如果您漠不关心的话,也说不定会给您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麻烦。比如,您的房贷可能会逾期、您的身份证可能过期等等,您哪,可一定要看仔细!
吃的更安全:十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出台了食品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计划,从2005年起对现有食品行业的国家标准体系进行调整。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新体系的首要目标。
国家质检总局还将从2005年1月1日起对包括肉制品、奶制品、方便食品、散装速冻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饮料等十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届时,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未经检验合格并加贴QS标志的散装速冻食品一律不准上市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将分批实施,首批包括米、面、油、酱油、醋等五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已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穿的更放心:服装将首次进行毒物测试
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对纺织品基本安全作出了新的规定。首次将纺织品毒物测试列入产品检测标准中,明确规定服装纺织面料不得含有致人体病变、癌变的有毒物质。
契税缴纳更方便:国税局直接征收契税
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5年1月1日之后由国税局直接征收契税,在此以前由其他部门在为业主办理房产证时代为征收房屋契税的做法在2004年12月31日正式停止。需要缴纳契税的市民要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或者办理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的场所设立的契税征收网点去缴纳您的契税。如果是个人拆迁购买房屋,办好了各种手续可以当场办理契税减免。市民可以携带具有银联功能的银行卡来缴纳税款。
买的更便宜:上千种进口商品关税下调
从2005年1月1日起,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关税总水平将从去年的10.6%下降至10.1%,上千种进口商品关税应声下调。据研究国际贸易的专家分析,若以进口商品大类细分,降幅有大有小,这次降税可能对城市居民的吃、用、住、行4个方面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汽车方面,将取消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汽车关税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到13%。数码照相机及其零部件将执行零关税。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进口化妆品关税将在4-7年内逐步调减。唇用、眼用化妆品及香粉自2005年起执行10%的约束税率。而其他化妆品在2004-2007年分别降至19.2%、16%、12.8%、9.7%,自2008年起执行6.5%的最终约束税率。
住的贵一点:房贷月供将增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0月28日发布的关于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2004年10月29日以前发放的合同期在1年以上的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利率将于2005年1月1日起随之上调(住房利率上调幅度为0.18个百分点),还款利息也随之增加。权威人士说,央行调升贷款利率,对市民影响不大,仅增加几元、几十元的月供,因此不必惊慌。
增加月供还款额后,市民不需要与银行重签合同。客户只需每月在自己的还款账户内或银行卡中,及时足额存足按新的利率计算出来的钱款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
一、2005年1月1日起打电话就能缴纳车船税无须再持IC卡。
二、2005年1月1日起可携2万人民币出入境。
三、2005年1月1日起法律文书可由邮局专递。
四、从2005年1月1日起15吨以上货车过路费降低30%。
五、个人自费留学购汇限额提高。由每人每年等值2万美元调整为:学费按照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或学费证明上所列明的每年度学费标准进行供汇;生活费的供汇指导性限额为每人每年等值2万美元。
2005年中实施的法律法规
一、网上付钱转账将更加安全。我国首部《电子签名法》将于2005年4月1日起实施。
二、旧标准信封将停止使用。从2005年6月1日起,我国将采用新的信封标准。
三、企业不能乱炒“节能”概念。
四、高油耗车生产将受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首个旨在控制汽车油耗、节约石油能源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五、装修产品将实施强制认证。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已决定对溶剂型木器涂料、瓷砖、混凝土防冻液等装饰装修产品实施强制认证。
六、食品标签不能乱写“鲜”字。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定于2005年10月1日实施,新标签有利于避免企业利用模糊标签浑水摸鱼。比如新“国标”明确了生产日期的定义,规定食品形成最终产品的日期才叫生产日期,最终产品即是指完成了全部生产工序的产品。另外,其有关实施指南指出,“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并要求凡是加热过的食品,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
本组稿件据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