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布全国首份《社会发展报告》
居民人均可支配15300元
□记者 张继东
金报讯“浙江的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的位次同居第四位”,这是浙江省发改委年初对外发布的全国首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报告称:2004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300元。
据悉,这份《报告》是我国第一份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省级社会发展报告文本,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肯定。《报告》对我省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形式作出了基本的判断。
判断一:
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四
根据国家统计局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浙江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排在上海、北京、天津之后,居全国第四,去年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头更为强劲。
《报告》认为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居民消费结构已从基本消费型向享受消费型升级;科教卫文体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各省区市中居第六位,也是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省份;社会保护进一步加强,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以就业、保险、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全省大社保体系;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左右。
判断二:
经济社会开始全面转型
《报告》强调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我省社会发展已从缓慢型转向增速型;社会结构从农业型转向工业型,并向工业化后期转化;社会生活从匮乏型转向比较宽裕的小康型;社会事业从政府包办型转向政府、社会共办型;社会管理从全能、管治型转向有限、服务型。
全年生产总值11300亿元,增长14.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9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0亿元,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580亿美元,增长39%。
判断三:
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
《报告》指出:当前,我省社会发展领域依然留存一些计划体制的痕迹,社会结构转型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型,社会体制变革滞后于经济体制变革,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因此,“看病难、上学难”等仍然是群众呼声最高的问题。《报告》认为这些问题的实质是日益扩大的社会需求与社会事业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
记者注意到,与城市相比我省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是“短腿”中的“短腿”,农村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都亟待加强,全省11个设区市发展水平指数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从37.54扩大到41.88。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