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3日,一支来自中国的漂流探险队到达了位于美国亚里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这里被誉为“漂流者的天堂”,是世界各国漂流探险家心目中的漂流圣地,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所评选的100项最刺激和最具挑战性的探险活动中,沿科罗拉多河乘橡皮筏进行全程漂流名列榜首。从7月13日开始,至7月27日,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来自中国民间的这支漂流探险队将代表中国第一次挑战科罗拉多。科罗拉多落差700米,5级滩有两个。
漂流科罗拉多河通常需要提前5年预约,而在美国当地探险组织的协助下,第一次远赴海外漂流的中国漂流探险队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申请成功。
冯春,中国第一代漂流探险家,他漂流过的总长度已经近万公里,是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长的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漂流探险的三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中唯一的经历者和见证者。在漂流爱好者中他被称为“么哥”。
虽然科罗拉多峡谷接待过许多国家的漂流探险者,但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队还是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兴趣。
有美国记者问冯春为什么觉得这个漂流对他来说特别重要,冯春沉静地回答:“因为我选择了漂流,作为我的生活的一种方式,在18年前,我就开始从事这个漂流,也就是在中国的长江。”1986年那次漂流经验彻底改变了冯春的生活,此前他是一个工厂的工人,从1986年漂流结束了以后,就踏上一条探险之路,也就是漂流之路。
冯春对美国朋友说:“那个时候我在攀钢工作,当时我看到一篇报道叫《长歌祭壮士》,写的美国有一支漂流探险队,要到我们中国来,漂中国的长江,首次来漂流长江,西南交通大学有个青年人叫尧茂书,就为了赶在美国人的前面,要第一个去漂长江,结果他遇难了,当时我看到这篇报道以后,我当时就非常激动,我就觉得尧茂书他前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后继呢?”
首次报道长漂的四川日报记者戴善奎说:“引起大家关注的就是这篇文章,引起这个长漂热的就是这篇,这一篇应该说是最早的,后来我们这个文章获得了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长歌祭壮士》报道了尧茂书独自驾“龙的传人”号漂流筏,抢先在美国人之前漂流长江而不幸遇难的经历。让戴善奎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1986年,为了抢在美国人之前漂流长江,中国民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首漂长江热”。
戴善奎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还比较有局限,中国人在多少年的封闭中间,好像在闷罐车中行走,很想松松筋骨,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扩大自己的半径,开拓自己的视野,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产生了这个长江漂流,需要把这个事造势,造得越大越好,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为国争光这样一种理念,还有我们去漂长江,是为中国人争面子了,美国探险家都要来漂了,咱们还不漂,怎么说也要赶在他们前面吧!冯春那个时候热血青年嘛,1986年嘛大家都很年轻,而且受的教育也不像现在,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啊,也不知道什么叫漂流,反正大家就上去了。”
1986年6月,冯春所参加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及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两支民间队伍,共50多名队员,先后抵达长江源头。与此同时,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探险队也与7月抵达这里,形成了3支队伍竞漂的态势。在没有任何漂流经验,装备又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凭着一腔热血,当时的中国漂流队员宣布要“一寸不落”地全程漂流长江。
提起当年的长漂,冯春说:“中间还有小插曲,因为美国人他是想首漂中国的长江,美国他那个队长是世界著名的漂流探险家叫肯沃能,当时就是因为1985年尧茂书去了以后,他就没来了他觉得没什么意思,结果第二年他又申请了,找了当时叫体委服务公司接待了他们,当时我听说据说是花了几十万美金,要买中国的首漂权,那么正在这个时候我们因为尧茂书遇难以后,这边四川组织了一支漂流队,全国各地很多青年都积极报名参加,也开始集训了准备也上去漂,就在这个时候,郑凤荣就飞到了成都,就找到指挥部,当时叫指挥部不叫组委会,意思说应该让我们不要漂,你们是民间的,我们这个才是真正国家队,中美联合漂流队,说实话当时省政府也不好得罪国家体育总局,就说这个事情我们也不好办,因为他们民间的,我们没办法,所以说就这样我们最后还是上去了。”
1986年6月3日,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于长江正源——坨坨河下水开漂。在漂流了1000多公里的距离并经过了53天的平静水面后,他们来到了尧茂书遇难的地方——金沙江。
冯春:“长江全长6430公里,真正漂长江是漂金沙江,金沙江全长是2300多公里,落差是3000多米,真正危险的地方就是金沙江。”
金沙江流域崎岖陡峭,险滩密布。据不完全统计,江中共有大小险滩1000多处,以滩险,谷深,闭塞著称于世,人称“死谷”。
冯春说:“进入金沙江,当时就两条船10个队员,我也被选上了,当时是队里边选的,因为队员很多,第一天我们就下去了,下去就是尧茂书遇险的那个峡谷通天河。”
当年,尧茂书正是在这个地方遇难。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漂流队员们将面临真正的考验。尽管在此之前的1000多公里的漂流中,队员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能否顺利通过这里,仍然是一个未知数。而此时,装备精良的美国探险队已于7月11日沿坨坨河下水,他们随时会抢到中国队的前面。在这样的情势下,漂流队员们决定孤注一掷,冒死冲滩。
让所有队员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竟然出乎寻常的顺利,不仅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他们甚至还创下了下水以来一天漂流120公里的最高记录。队员们无不士气大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其实危险就在眼前!
冯春:“第二天我们就翻船了,翻船以后,当时峡谷不是V型峡谷,而是一个U型峡谷,当时没经验,现在我们有经验了,应该靠到峡谷先去看一看,那个时候稀里糊涂就下去了,一进去以后一看,两岸停不下来,只能往下冲。”
当时的漂流艇又没有刹车,靠不了岸,冯春他们就只能下去了,下去以后船就翻了,所有的东西都没有用绳子捆紧,全部都漂下去了,不过所幸的是队员们都很安全。
沿金沙江漂流了近十公里,队员们才安全返回河岸。此时,他们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全国民众的关注,他们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勇士。而对于这些勇士来说,真正的考验也许刚刚拉开帷幕。
冯春平静地介绍说:“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金沙江,这是通伽峡,我们三个队员就是死在这里。”
白玉县叶巴滩是冯春永远都无法忘怀的地方,或许,就是这个地方改变了他后来生命的道路。
冯春他们漂到四川省甘孜的白玉县时,遇到一个跌水,这个跌水是他们漂了1000多公里都没有遇到的一个跌水。跌水什么概念,就是瀑布,高于多少米就是瀑布,一般就是三五米叫跌水,哗就下去了,这时候我们两条船10个队员,就漂到这个地方,漂到这以后就过不去,过不去以后就准备先放一条船下去接应,另外的队员坐一条船下去,这个时候我们就准备,拖着一条船从江边过,因为全是礁石抬不过去,在放的过程中,因为水流速太快,我们抓住那个绳子的时候都抓不住,把整个手都勒出血印了,只能放了那条船,我们10个人剩下一条船,怎么漂啊,这个时候正好遇到了洛阳队,他们也在那里,当时国内有两只队伍嘛,我们叫中国队,大家在那住了一晚上以后,第二天早上就说谁下谁不下,下面的情况大家都不清楚,因为当时我是从攀钢来参加的,攀枝花有两个队员,一个叫何平一个就是我,何平他是副队长,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他悄悄把我叫到江边,他说幺哥,下边的情况大家都不清楚,你看我们这里遇到跌水了,损失一条船,我们只能下去6个人,有4个人得回去,我们两个要死只能死一个啊,他说我是副队长我下,我说好吧你要多保重,结果他们6个人就下去了,当时我就跪在江边啊,我不知道为什么就跪在那里。”
1986年7月27日,中国长江漂流队的6名队员和洛阳队合并为一组,分乘着仅剩下的一艘漂流筏和洛阳队自己制作的一艘密封艇,向着险滩进发了。
冯春对记者说:“他们下去以后,我和杨勇还有小南,我们四个队员就翻了两天,翻山走回白玉县,然后又坐汽车坐了两天坐到巴塘,结果我们到巴塘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到,这个时候我心里边就揪起来了,因为按照水上行程,他们早就该到了,两天就该到了,而且我们在陆地上走了4天,这个时候大家当时就很紧张。”
后来正好有老百姓报告,他们捡到一条橡皮船在江边,冯春他们就知道出事了。
几天之后,在当地藏族群众和武警部队的协助下,冯春他们终于找到了6名失踪队员中的3位,从他们的讲述中,人们才得知了所发生的一切。
冯春说:“就在1986年7月27号那一天,他们漂到一个叫叶巴滩的地方,遇到跌水,两条船就在那里不停地转动,就和洗衣机一样不走了,那个巨浪就在那里不停地打击。坐在排桨上的队员一看不行了,手一松哗冲下去了,冲下去以后就各自逃命,有的游到四川,有的游到西藏去了。”
在密封船里面有三个队员,他们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水在不停地绞不停地绞,直到把这个密封船把它打烂,人冲出来了,这个时候当时在场的队员回来说,我们队有个队员叫孔志毅,他是个解放军青海部队的,当时他被冲出密封船的时候,他们在岸上就叫老孔老孔,只看到他在水里面动了两下,另外还有两个队员,一个叫张军一个叫杨洪林,就这样他们就被江水吞噬了,到现在都没找到尸体。
由于损失惨重,又没有合适的漂流船,漂流队决定暂时放弃叶巴遇险的江段,待后组织一支补漂小分队来征服这段流域。为了实现当初制定的一寸不落的全程漂流长江的计划,后来,补漂小分队终于成功地渡过叶巴险滩,但是,在那次补漂中,又有3名队员遇难。
1986年长漂遇难者孔志毅曾说:“一定要为我们中国人争光,让长江的历史由我们中国来写下去,而且我认为长江漂流,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一笔遗产,应该由我们中国人来继承。”
时隔不久,美国漂流队也在夜巴滩翻船遇险,虽无人员伤亡,但是美国队却宣布放弃此次漂流,而中国队继续前行。
戴善奎回忆说:“那时候四川日报天天都是头版,简直是街头巷尾都在讨论,后来人民日报也开始介入,要求我们每天把长漂报道进行浓缩,发给他们他们也见报,南方周末也介入了报道,还有几大通讯社世界几大通讯社,也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新华社也参与了这个事。”
此时,以民族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报道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整个民族处在一种高度的甚至狂热的爱国主义激情下。
四川电视台记者姚遥,拍摄了很多时的画面,记录了当年长漂的悲壮。
姚遥:“美国人撤漂了,然后我们全程漂完了自己母亲河,可以找到很多的做文章的卖点,当时大家也是在用这种方式,这种思路来完成全程漂流,它是必然的,不是这件事就是另外一件事,刚好这个事最能够承载,这个事情最容易承载,中国民众的这种情绪。”
冯春他们这个时候已经到了虎跳峡,虎跳峡它全长16公里,落差是208米,那个时候他们漂到虎跳峡的时候,确实用常规的这种排桨是漂不过去,后来他们就采用了密封船。一般认为,密封船过险滩时安全系数更高,但是在已经遇难的长漂队员中,有一半是死于密封船里,因为在密封船内,人无法知道外部情况,无法控制方向,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杨欣,长江漂流队队员之一,1986年7月19日,他被选中乘密封船冲击虎跳峡最险恶的下虎跳。
杨欣:“如果你不漂流,面对密封舱,它只是密封舱,只是一个橡胶的罐而已,当你要面对要漂流,要进去的时候,我感觉到它真的像一个棺材。”
当时的情景是,大家都争着上,没有一个人退却,大家都在举手,当最后点到名让杨欣漂的时候,杨欣说:“我的心跳可能在平时是七十次,估计点到名的时候一下子狂跳到一百五六十次,那种狂跳就是感觉到死亡似乎一下子在向自己招手,你感觉到自己在走向一个无底深渊,这种出来的几率已经很小很小,自己才23岁马上就面对这种问题,有可能就回不来了,所以当时对我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我记得那天晚上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失眠,没有睡着。”
姚遥:“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地方是有思考的,但是不得已,当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实际上到了中期以后这个长漂你已经不能停下来了,你不把它漂完,你肯定就是国人所不容,已经到了那个程度,它承载了太多的这种民族情绪和关注,所以你是欲罢不能,你就是死也得冲过去。”
杨欣在进入那个密封舱之前,也是心里面一阵狂跳,“但是你不可能后退,你必须打起精神,你就是心里面再紧张,你在表面上装都要装出来一种勇敢。进去以后盖子一盖,你到了棺材里面,棺材里边是黑的,只是打开一个小的手电筒在那照明,就两个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似乎没什么话说,因为它听天由命,一切都是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了。”
在黑暗密封如同棺材的密封船里,进去之后再加上一种可怕的宁静,人都快窒息了,但是一旦漂流的时候就变了。
杨欣说:“在密封船里漂流,到处碰撞,不停的在翻滚,这个时候又像一个洗衣缸,因为密封舱也不是真正的完全密封,一旦那个水打过来以后,它有很多缝隙,特别是门那个位置很多水就进来了,进来以后它在里面360度720度,反正就是180度任意地旋转,那么有水人在里面旋转,就跟洗衣缸一样嘛,把人都洗了一阵,就这样在洗衣缸里翻滚,我当时漂的是下虎跳峡,翻滚了半个多小时。”
之后当密封舱又恢复了平静时,在密封舱里的队员又恢复了那种恐惧,因为不知道这种平静将会面对什么样的险境,不知道船到了什么位置,有可能在一个回水沱里面,在峡谷中间的回水沱里面,再也出不来,有可能卡在某一个石缝里面,这个时候在里面的队员听到外面有机动船和人说话的声音,“那就是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的感觉,高兴得在密封舱里打滚也不是,手舞足蹈还舞不开,当别人把密封船的船舱打开一条缝的时候,我们伸出去的不是手,高兴得是把脚伸出去了,就是这种感觉。”
杨欣说,“我是活出来了,如果现在让我漂第二次,我肯定不会再去了,因为没有那种环境了。”
在今天,杨欣也许可以做出第二种选择,而对于当年所有参加长江漂流的队员来说,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再有第二种选择,当他们怀着“长江只能是中国人自己先漂”这一简单目的踏上长江源头的时候,他们想不到,这个行为后来会成为整整一个民族的事件,更没有想到,他们所创造的历史是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的,他们成为了中国漂流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支队伍。
美国亚里桑那州,每次在重要的下水漂流前,冯春都要祭奠那些在历次漂流中殉难的队友,尤其是这一次。
冯春说:“18年前的时候,我和我们队友在漂流的时候,因为美国人在后面嘛,我们经常就在说,他美国人能到我们中国来漂,首漂我们的长江,不管是首漂还是怎么样,把他的美国国旗,插到我们中国的长江上来,我们哪一年也要到他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去漂一下。”
18年过去了,冯春的这种愿望并没有消失,一直长存心底,“那么这种愿望在我心里,就一直没有磨灭,整整18年了我一直还坚持在漂流,一直在等这个机会。”这次共有9名中国队员将全程漂流科罗拉多河,除了冯春之外,只有一两名队员有过漂流经验。在冯春看来,和18年前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对漂流的新的认知。
队员们激动的说:“是科罗拉多河把我们中国的漂流探险队感召到这里来了,大峡谷确实风景特别秀丽特别美,它是很粗犷的一种秀丽,大自然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只能认识它适应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爱科罗拉多,你真神了,你是什么感受,感受非常愉快,如果你要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那就回到大自然中,我们觉得这次活动对于我们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想这个是受益终生的。”
2004年7月13日,在长江漂流整整18年后,中国漂流探险队正式于美国科罗拉多峡谷下水开漂。
冯春:“漂流分为6个级别,4级滩什么概念呢,就是浪高在3米,实际上探险4级以上才适合探险,4级以下基本没什么危险,那么第一天还挺好,最高的级别就3级滩,第二天开漂的时候就遇到一个4级滩,这个滩比较特别,它这边是个绝壁,水直接对着绝壁之后一个拐弯,然后一个瀑布一个跌水,难度还是比较大,它不是直的,如果是直的就冲下去了,这个时候我整整在那里看了20分钟,一个人爬到前面去了,其它队员都在滩头,我一直爬到滩尾在那看,当时我心里边还是没有底,这个时候美国人卢本就叫我过来,过来以后实际上当时我心里是希望卢本能告诉我怎么怎么走,因为它那个滩前有很多喇叭口入口,如果你走错一个入口就有可能翻船,或者是撞到礁石上,当时我是希望他能告诉我,我心里边没有底,结果卢本反过来让我讲怎么走,因为我们这些队员,说实话是第一次接触漂流,有个别的队员漂流过,作为一个船长来说,整个全船人的生命都掌握在你这个船长的手里,这个时候让我说,说实话,我当时心里边咚咚咚地跳啊。”
此时将开始漂流科罗拉多的队员们和18年前一样缺乏经验,科罗拉多也和当年的长江一样神秘莫测,险阻重重。那么,他们会经历怎样的遭遇?他们又将面临什么样的考验呢?
美国亚里桑那州,每次在重要的下水漂流前,冯春都要祭奠那些在历次漂流中殉难的队友,尤其是这一次。
冯春说:“18年前的时候,我和我们队友在漂流的时候,因为美国人在后面嘛,我们经常就在说,他美国人能到我们中国来漂,首漂我们的长江,不管是首漂还是怎么样,把他的美国国旗,插到我们中国的长江上来,我们哪一年也要到他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去漂一下。”
18年过去了,冯春的这种愿望并没有消失,一直长存心底,“那么这种愿望在我心里,就一直没有磨灭,整整18年了我一直还坚持在漂流,一直在等这个机会。”这次共有9名中国队员将全程漂流科罗拉多河,除了冯春之外,只有一两名队员有过漂流经验。在冯春看来,和18年前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对漂流的新的认知。
队员们激动的说:“是科罗拉多河把我们中国的漂流探险队感召到这里来了,大峡谷确实风景特别秀丽特别美,它是很粗犷的一种秀丽,大自然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只能认识它适应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我爱科罗拉多,如果你要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那就回到大自然中,我们觉得这次活动对于我们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想这个是受益终生的。”
2004年7月13日,在长江漂流整整18年后,中国漂流探险队正式于美国科罗拉多峡谷下水开漂。
冯春:“漂流分为6个级别,4级滩什么概念呢,就是浪高在3米,实际上探险4级以上才适合探险,4级以下基本没什么危险,那么第一天还挺好,最高的级别就3级滩,第二天开漂的时候就遇到一个4级滩,这个滩比较特别,它这边是个绝壁,水直接对着绝壁之后一个拐弯,然后一个瀑布一个跌水,难度还是比较大,它不是直的,如果是直的就冲下去了,这个时候我整整在那里看了20分钟,一个人爬到前面去了,其它队员都在滩头,我一直爬到滩尾在那看,当时我心里边还是没有底,这个时候美国人卢本就叫我过来,过来以后实际上当时我心里是希望卢本能告诉我怎么怎么走,因为它那个滩前有很多喇叭口入口,如果你走错一个入口就有可能翻船,或者是撞到礁石上,当时我是希望他能告诉我,我心里边没有底,结果卢本反过来让我讲怎么走,因为我们这些队员,说实话是第一次接触漂流,有个别的队员漂流过,作为一个船长来说,整个全船人的生命都掌握在你这个船长的手里,这个时候让我说,说实话,我当时心里边咚咚咚地跳啊。”
此时将开始漂流科罗拉多的队员们和18年前一样缺乏经验,科罗拉多也和当年的长江一样神秘莫测,险阻重重。那么,他们会经历怎样的遭遇?他们又将面临什么样的考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