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省政协委员、中国第一个民俗博士陶思炎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格外欣慰:今年南京人过年肯定更有年味了。2003年和2004年,陶思炎连续两年向省政协提交《关于春节期间在南京等城市解除对烟花爆竹燃放的禁令的建议》的提案,终于“开花结果”:南京今年烟花爆竹有限开禁,市民又可以重温“爆竹声中辞旧岁”的乐趣。
陶思炎委员说,近几年,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而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味道却越来越浓。这其中原因很多,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放爆竹、烟花等民俗活动被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认为,在倡导保护文化遗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应该本着负责的态度,重新思考禁放的问题,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勇敢的决定。南京市政府顺应民意,广泛听取意见,最后作出了科学决策,适时完善有关法令,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有限开禁”本身,一方面体现了政府更加注重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塑造了政府亲民、爱民形象,体现城市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更有实效了。
今年,陶思炎提交的提案是有关保护江苏省民间文化的。陶思炎介绍说,目前中国文联开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文化部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与此相联系,江苏省文联和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担了“江苏省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普查”项目,江苏省文化厅则启动了“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并先后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经费支持。现江苏省的这两项有关民间文化的工程项目已先后启动,进展良好。
陶思炎建议,省委宣传部要继续做好两大项目的协调工作,确定“普查”项目的对象主要是特色文化和民间工艺,而“保护”项目的领域比较宽广,但在民间工艺方面主要做好保护、利用等后期工作。
陶思炎说,作为一个搞民俗研究的学者,他非常希望民间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也希望人们能通过各种民间文化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南京日报记者 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