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年近岁晚,南粤大地依然暖流涌动,草木葱茏。这几天,粤北山城韶关热闹非常,前天(12月11日)在此闭幕的第三届“山洽会”报出了签约547亿元的佳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亲临现场宣布开幕,省长黄华华在致辞中透露省政府将出台《关于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与会的山区市委书记、市长特别兴奋——今年山区市财政收入增幅首次超过珠三角,山里人紧巴巴的日子有了奔头……而来自省统计局的资料表明,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可望达到1.6万亿元,将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的经济增长目标。
兴奋的何止山区!令人兴奋的又何止经济发展!山区在加速,两翼在奋起,珠三角要建成世界级城镇群,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破浪扬帆;民营企业捋起袖子大干,县域经济奋蹄扬鞭,内外源经济两条腿协调有力大步向前;经济强省高歌猛进,文化大省、和谐广东旋律高昂……
2003年是广东又一个春天,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南粤寄语殷殷,“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风起岭南;2004年是广东又一个丰收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果硕花繁!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又先行一步。去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广东的当家人得聆先声,把握先机,明确提出广东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从那以后,广东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今年一开年,广东就非常明确地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广东“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的核心来抓,全国“两会”一结束就举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省、市、县(区、市)三级领导干部共16000多人参加学习。指导思想明确了,理论认识深化了,工作也就有了新方向、新思路。
我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广东实际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即: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在提升珠三角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推动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加快发展;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人民生活;在全面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更加注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统筹发展全局、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今年9月召开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和实现富裕安康的目标,为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不是不要发展。相反,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首要的工作仍然是加快发展不动摇。当然,发展在2004年的广东已经有了全新的境界,那就是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广东2004年经济运行情况
广东前三季GDP增长14.8% 预计全年增速达14.5%
广东上半年GDP增长15.1% 全年走势将会前高后低
广东第一季度GDP增长15% 增幅创近10年新高
这一年,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抓住结构调整主线,推动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使全省经济发展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发展更理性、更协调、质量效益更好的良好局面。更理性,表现在1至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9个百分点,物价涨幅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更高效,表现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了31.3%;更协调,表现在消费增长13.5%,投资增长24.7%,出口增长23.5%,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三大需求协调增长的良好局面。
这一年,广东大力推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激励型财政政策,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积极性,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珠三角建设世界级城镇群蓝图初现,区域协调发展初露端倪。1至9月,51个山区县工业总产值增幅高出珠三角5.1个百分点;1至10月,5个山区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9个百分点。
这一年,广东加快落实泛珠三角合作战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胜利召开,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签下2926亿元的大单,广东开始实现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飞跃,泛珠三角成为频频亮相的流行词之一。
这一年,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迈开了大步,经济发展“腿长”、社会发展“腿短”这一长期存在的缺陷开始得到弥补。科技兴粤大手笔投入不断,总投资19亿元、目前世界最大的科学场馆——广东科学中心奠基,投资近33亿元的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开工,引进聘用30名院士、培养300名省内学术带头人的人才工程拉开了序幕;广州大学城仅用19个月就完成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亮点,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前年15.3%提高到去年17.5%,今年将达20%;中国音乐“金钟奖”永久性落户广州,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音像业会展在广州举行,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揭幕……广东在科技、教育、人才、文化等方面开始一一补上“短板”……
和谐广东呼之欲出
今年9月底,省委九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首次提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和谐广东。
创建和谐广东,最根本的是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得到发展的实惠。我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全面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十项民心工程”实施一年多以来,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21290户农村危房开始改造,贫困户安居有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农民人均年负担税费由106.93元降为17.4元,减负率全国最高;免收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杂费,100多万穷孩子解除了失学之忧;107万人被纳入低保范围,最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得到基本保障;949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七成农村居民用上了自来水;1至10月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2万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9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更多居民分享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文明法治是和谐广东应有之义。继去年在全国首次推行票决制,今年省委将票决对象扩大到58名省政府组成人员和直属机构的正职人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从明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创新信访工作体制,实行信访督查专员制度,创造稳定和谐、谅解宽容氛围,努力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消弭于无形。
和谐广东必须由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公民来创建。广东再一次展现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于年底启动了历时3年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可以预期,随着现代公民教育的深入,广东人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守法意识、公德“公心”意识将不断增强,和谐广东的美好图景将逐步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