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2日播出)
【主持人现场】:石秀诗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贵州要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兴黔大业的步伐。回顾西部大开发五年来的成就,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西部大开发不仅使黔中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正文】从袁合俊的菜地远远望去,就能看见纳雍火电厂的高塔。现在,袁合俊所在的纳雍县阳长镇核桃村有一半农户实现了从粮农到菜农、果农的转变。然而在电厂建设之前,核桃村的村民只能在人均一亩的耕地上种植玉米、红薯维持生计。
[同期]:纳雍县阳长镇核桃村 袁合俊
以前不敢种蔬菜,没有销路,卖不出去。
【正文】2000年,“西电东送”的首批电源点——纳雍火电厂在阳长镇动工建设,使这个昔日偏远的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短短时间里,阳长镇就涌入了一万多电厂建设大军,这一万多人的吃喝,带动了阳长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使阳长镇出现了一批“蔬菜村”、“养殖村”。据估算,仅农业结构调整一项,阳长镇的农民户均增收达500元。
[同期]:纳雍县阳长镇核桃村 袁合俊
现在种蔬菜销路好,市场也消费得起。
【正文】电厂的建设还使阳长镇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大发展。海摩村紧靠纳雍电厂,近水楼台先得月。村支书宋文平是省九届人大代表,他算了一笔帐,村里有400多劳动力在电厂附近工地常年务工,十多户村民搞起了汽车修理,还有不少的农户建起了门面、做上了生意。现在,全村两千多劳动力中有近一半转移到了二、三产业。
[同期]:省人大代表 海摩村村支书 宋文平
电厂的拉动体现在,一是转移了剩余劳动力,第二就是发展了三产,第三是实现了结构调整。
【正文】从小处说,是电厂建设使农民实现了增收;从大处讲,这是“西电东送”带来的变化。贵州是我国唯一具有“水火互济”优势的能源大省。西部大开发5年来,全省实现新增装机541万千瓦,超过前50年的总和。2004年,贵州的电力装机已突破1000万千瓦,电力工业取代烟草工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同期]:省政协委员 金隆昆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是使贵州在中国南方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正文】“西电东送”的实施,拉动了贵州的财源建设。五年来,一些新建电源点的地区,财政收入实现了成倍增长。深处乌蒙山区的纳雍县,从2000年两个电厂相继开工投产后,财政收入从8000万元,一跃到了2004年的3亿多元。财政有了钱,又用于反哺农业和社会公用事业。仅2004年,县财政拿出5000万元对农民实行农业税返还、农业贷款贴息、农村合作医疗投入等事业。在“西电东送”的大背景下,工业增长和城乡统筹发展找到了结合点。
[同期]:省人大代表 纳雍县县长 宫晓农
通过西电东送,产业从农业主导转到工业主导,工业反过来反哺农业,促进了社会协调发展。
【正文】“西电东送”电源点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力地缓解了用电需求矛盾。2004年贵州电网售电量568亿千瓦时,其中销到省外的电量达130亿千瓦时。在全国普遍拉闸限电的情况下,贵州确保了省内居民和很多行业的用电。在贵阳经营餐厅的尹琼华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尹琼华的餐厅每个月用电量达两万多度,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过拉闸限电的情况。
[同期]:贵阳红仔鸡餐厅经理 尹琼华
国家在电力这样紧张的情况下,还是保证了我们的用电安全。
【正文】实施“西部开发”的这五年,贵州的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以往那种“贵州道,汽车跳”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五年贵州新建公路通车里程11700公里,基本形成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网络。
2004年,在确保重点工程加速推进的同时,贵州投资11.6亿元,把800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铺到了1000多个村的农户家门口,让广大农户喜上心头。湄潭县两路口村的罗德平就享受到了通路带来的实惠。以前没有公路,罗德平养的猪每头要花十块钱请人抬出去买,而现在他心里踏实多了。
[同期]:贵州省湄潭县两路口村村民 罗德平
路通了,这十块钱的运费就揣在自己兜里了。
【正文】“西部大开发”的这五年,国家在贵州实施了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六大工程,五年对林业的投入相当于前五十年总和的五倍。贵州把退耕还林还草和发展生态畜牧业结合起来,使生态建设和结构调整相得益彰。六枝特区是夜郎故地,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以后,农民后续产业发展有了路子,群众退耕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
[同期]:省人大代表 六枝特区区委书记 朱绍伦
我们把退耕还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让群众“退地下、能致富”,群众也从原来的“要我退”,变为“我要退”。
【正文】百年大计,教育先行。“西部大开发”五年来,贵州实施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工程”。 每年有15到20个县通过“两基”验收,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提高到82.4%,各地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改善。
[同期]:纳雍县教育局局长 张召中
实施“两基工程现”后,现在最漂亮的是学校,最美观的是校园。
【正文】贵州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短短五年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0亿元,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电、煤、冶金、化工等优势产业实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改善。
[同期]:省政协委员 金隆昆
西部大开发的这五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主持人现场】:“山区天堑变通途、腹地黄金变宝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描述了西部大开发给贵州带来的变化,展望新的一年,代表委员们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只要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就一定能加快实现富民兴黔大业。感谢收看《今日视点》两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