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在各方面都有一些大动作(李登辉访日、将我钓鱼岛纳入军事防御计划、干预对华军售、准备批准日本企业试采东海争议地区能源、自民党通过的2005年“运动方针”号召其党员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有些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在悄悄进行,还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透过这些纷纭复杂的现象,我们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起作用。
“脱出战后”思潮
中日关系的症结是小泉首相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破坏了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的基础,造成中日首脑互访中断,日本媒体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是小泉个人的“政治信念”。很多日本友人也说,小泉是为了兑现竞选时的许诺,小泉为了赢得以日本遗族会为代表的政治势力的支持,承诺每年一次参拜靖国神社,现在如果不去,会被人认为自食其言,小泉本人也曾这样表示过。
其实,小泉为什么这样固执,实质上与日本的“脱出战后”的思潮有关。在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日本开始出现所谓“脱出战后”的思潮,主要目的是让日本在没有认真反省历史的情况下,彻底摆脱二战战败的阴影,成为“正常国家”,开拓新的历史。海外派兵、修改和平宪法、参拜靖国神社正常化在一些人看来都是“脱出战后”的必然环节,现在海外派兵已经成为自卫队的主要任务,修改和平宪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参拜靖国神社正常化通过小泉连续4次参拜,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因此,参拜靖国神社不仅是小泉个人的意志,这一思潮的政治基础是日本政坛总体右翼化,不顾亚洲邻国的感情,不注意协调重要的外交关系,一味走所谓的政治大国的道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日本越来越多的国民也把受害国抗议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呼声视为干涉内政。随着当年参加过侵略战争,后来良心发现的日本老兵逐渐去世,随着日本和平力量的衰弱,日本领导人受到的国内制约越来越少。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世界人民对法西斯灭绝人类罪行的一片声讨声中,受“脱出战后”思潮的左右,日本还有很多政坛人物会出来做丑恶表演,在“脱出战后”方面加紧行动。
日本脱出战后,走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道路,但与走军国主义的道路不能划等号,原因是日本现在走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小。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天儿慧曾对记者说过:“现在想发动战争的日本人不能说等于零,但总体来说很少很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在对邻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同时,也把日本自身推向灾难的深渊。经受过那场战争的日本国民大多认为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正顽固不化的军国主义分子是极少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普遍不愿打仗,特别是年轻人奉行个人主义,根本不关心政治,以至于如何激发年轻人的“爱国心”成了日本政坛的流行话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泉一再表示他是以决不再战的心情参拜靖国神社的,也是为了得到主张和平的日本国民的谅解。小泉在与胡锦涛主席会谈时声言“中日两国永不再战”,也并不是他自己的一时冲动,反映着绝大多数日本国民的愿望。
台湾情结
日本曾在台湾进行过50年的殖民统治,以贸易立国的日本,把台湾海峡通道看成自己的生命线,因此很多日本人有“台湾情结”,在国会中有大批亲台议员。台独势力生在台湾,长在日本,不少日本人支持台独势力。由于这一股政治势力很大,加上“李登辉之友会”成员上蹿下跳地活动,使李登辉访日成为现实,日本政府名义上说日本是法治国家,没有办法不发给李登辉签证,实际上背后是有一股支持台独的势力在起作用。今后这一势力还会得寸进尺地活动。
媒体煽动反华情绪
日本的一些主流媒体的反华倾向及言论对日本国民的情绪产生了强烈影响,日本国民的态度又进一步影响日本政府的决策,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媒体一直散布“中国军事威胁”,并炒作在日本的中国人犯罪。亚洲杯时中国球迷对日本队喝倒彩,日本媒体更是大炒特炒,大大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在中日政治关系方面有些媒体故意挑事儿,小泉刚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会谈,胡锦涛主席要求小泉不要再参拜靖国神社,有的大报立即就发表社论,认为这是干涉日本内政,让小泉不要屈服于中国的压力。日本政府发给李登辉签证,某大报社论立即说,这才是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日本不应该听任中国指手划脚。中日关系的现状是政冷经热,个别媒体说政冷没有什么了不起。日本70%的国民观点受媒体左右。在媒体的影响下,对中国抱有亲近感的日本人大大减少。日本内阁府去年底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表明,对中国抱有亲近感的人为37%,是1978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点。一些媒体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民间友好的基础,唱衰中日关系。受这种舆论氛围的影响做出决策,只能使中日关系越走路越窄。
走偏的危机意识
日本人充满“危机意识”。日本资源匮乏,世界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出现能源危机,日本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经常光顾日本,给国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日本是一个危机意识最强的民族。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增长率下降,此后长时间经济低迷,日本人把这一段时期称为“失去的十年”,其实这是出自危机意识的哀兵战略,事实证明,这10年日本并没有失去,而是完成了产业结构性的调整,信息产业已经赶了上来,服务于生活的信息技术产品方面已经超过美国,如数码相机、手机等,生物技术方面日本不惜血本,在蛋白质解析等方面也已超过了美国,在不久就会崛起的世界生物技术产业中日本一定会占重要的份额;一流的环保技术在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中进一步提高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世界最发达的智能机器人对缓解老龄化、少子化和产业空洞化的危机将会大有帮助;日本汽车业的智能交通技术世界第一,使日本汽车更加安全,信息技术与汽车结合,使汽车这一移动空间更为方便。正因为如此,在短短几年内,日本的丰田公司从第三位跃上世界第一的宝座。至于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日本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让它们自然淘汰。虽然目前有一些不稳定因素,但经济可以说后劲十足。日本说中国厉害,也是一种危机意识在起作用。中国确实取得了很大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但如果以为自己真的厉害,甚至以为日本不在话下,那就是冲昏了头脑。我们的危机实际上比日本要多得多。但另一方面,日本的危机意识又容易走偏。中国强大了,一些日本人把中国看成威胁,这是“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有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至于日本新防卫大纲明确把中国作为防卫对象,这样,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同时由于对中国的戒心不断增强,中日关系的发展会遇到障碍。
但实际上中日关系又太重要了,即使在政冷的情况下,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仍有很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任何日本领导人都不敢在破坏中日关系方面滑得太远。但中日关系呼唤理性,“脱出战后”思潮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台湾情结容易干涉中国内政,媒体炒作和走偏的危机意识有些情绪化,真正搞好中日关系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上述4个方面的影响。中国前驻大阪总领事,中日友好会馆常务理事王泰平先生曾对记者说:“中日两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有过蜜月,因为那时中国是政治大国,经济小国。而日本则相反,是经济大国和政治小国,两国很少有磨擦。现在中国在保持政治大国的同时要成为经济大国,而日本则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要变为政治大国,两国进入磨擦多发期是很自然的。”但中日两国是永远的邻居,和则两益,斗则两伤,真正的政治家应该比一般群众站得更高,而用战略眼光对待眼前的磨擦,使中日关系健康地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日本现在的领导人应该向当年的田中角荣首相等人学习。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