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1月23日电 记者 张永兴
不久前,在新加坡国防部的安排下,包括新华社记者在内的外国驻新加坡记者前往印度尼西亚灾区进行采访。此次采访虽然只有短短的1天时间,但却是大多数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经历过的心情最为沉重的一次旅行。去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强烈地震和百年不遇的海啸。刹时间,地处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房倒人亡,损失惨重,特别是印尼濒临印度洋的一些地区,受灾情况尤为严重。
记者所到达的班达亚齐市是印尼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坐在军用吉普车上,记者们得以在班达亚齐市了解当地的受灾情况。放眼望去,靠近海边的街道满是海啸洗劫后留下的污泥浊水与残垣杂木。道路坑坑洼洼,汽车行驶在上面摇晃颠簸,道路两旁则是大片被地震和海啸损坏的房屋。
学校和幼儿园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只有门口竖立的标牌和一些儿童滑梯依稀可辨。教堂和墓地仍然存在,但已是满目疮痍。由于气候炎热,靠近内陆的一些街道尘土飞扬。虽然已经看不到尸横遍地的惨状,但偶尔也能闻到空气中夹杂着尸臭的刺鼻气味。
从直升机上俯瞰班达亚齐至米拉务长达250公里的海滩,可以说昔日的天堂变成了今日的“人间地狱”,往日人潮涌动的海滩此刻难觅行人的踪迹。经过这场洗劫,整个村庄和度假胜地已荡然无存,依稀可辨的只是原先房屋的地基,以及散落在海滩上的残木瓦砾。有些地方的地表土壤已被洪水冲走,裸露的土地已经沦为海洋的一部分。
进入米拉务城后,其景象比班达亚齐还要惨重。海啸几乎已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约三分之一的居民丧生洪水之中。
岸边,海水退去后到处是破损的房子和木制房屋倒塌后形成很多杂乱的木堆。一些残木在燃烧,冒出缕缕白烟。几个妇女儿童呆坐在石头上,望着自家倒塌的房子,一脸茫然。
海啸无情人有情。巨大的灾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各国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向受灾国捐款捐物。中国和新加坡等国率先加入到这一行列,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距班达亚齐市区约15公里的伊斯干达空军基地和班达亚齐市区,记者看到不少由中国援助的写有“救灾”字样的专用蓝色帐篷。由38名中国人组成的救援队携带重达9吨的救援器材,一直活跃在救灾第一线。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此次更是倾囊相助。只有4艘登陆舰的新加坡,除一艘在波斯湾执行任务外,其它3艘全部开赴印尼,充当搜索和救援直升机的平台。在“大力神”运输机前往印尼的同时,新加坡还派出了6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和2架超级美洲豹中型直升机前去支援。新加坡用这些飞机与军舰帮助印尼架起了一道从班达亚齐至米拉务地区的空中和海上桥梁。
在国际社会鼎力相助的同时,印尼人民开始了紧张的灾后重建工作。无论是在班达亚齐还是在米拉务城,记者都看到印尼士兵在灾区巡逻,身穿橘红色救援服的工作人员不时出现在大街小巷,推土机正忙着清理堆积如山的垃圾。记者同时还看到,班达亚齐难民营里的小学生们正围坐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下,由老师带领着,发出朗朗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