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渐加剧,由于目前江河湖泊的水质已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本来就不富裕的水资源的可用量更加紧缺,部分城市和地区已经出现供水危机。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人口稠密、工农业均较发达的华北平原和京津唐地区丰水年份缺水12亿立方米,枯水年份缺水53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严重不足,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目前华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率高达83%,地面沉降区和漏斗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为缓解华北京津唐地区严重缺水,国家已决定建设南水北调工程,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这是新世纪举世瞩目耗资数百亿的战略性大工程,是“不远千里送甘泉,南北共饮长江水”的为民造福工程。如今在江苏、山东的东线工程工地上已经机声隆隆,建设者正在夜以继日地紧张施工,预计不久的将来,每年将有448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去滋润干渴的华北大地,面对令人鼓舞的壮观场景我们还得提出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南水北调绝不是污水北上。
根据2001年南水北调(东线)沿线水质监测资料,江苏境内14个监测断面,只有4个达到三类水质,其余的均为四类五类水质,山东境内22个监测断面有16个为五类水和劣于五类水,整个东线输水干线和分干线(京航运河及其平行河道)目前的水质基本上都达不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按国家“十五”规划,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水质应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若不能如期实现这个目标,数百亿投资的浩大工程的实际效益就大大打了折扣。而实现这个目标,时间只有4年左右。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不言自明。
在已开工的东线工程中,江苏和山东两省的治污和截污导流工程项目已同时启动,这固然是改善北调水质的重要举措,但必须注意到的是:控制水污染管理措施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两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彼此替代,为此,我们就加强南水北调的环境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抓紧制定地方性环保法规《南水北调水质管理条例》作为水质管理的统一依据,输水干线和分干线,在我省涉及扬州、淮安、宿迁、徐州4市和所辖的10个县(市、区),输水渠道的90%利用现有的河道和湖泊,沿线市县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水文地理条件有着许多差异,因此,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的原则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结合统一的可具体操作的法规对北调水质实施依法管理。
2、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水环境的关系,沿线各市县都有自身发展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都不能偏离大局忽视长远,各地区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顾全大局,绝不可以牺牲环境损害相邻地区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沿线的市县政府应切实对北调水质负责,认真落实保护水环境的各项措施。
3、在江都抽水站取水口的长江北岸江段设立水源保护区在划定的范围内不得设立排污设施和开展有损于水质的各种活动。
4、沿线各地的工业污染源应加快污染防治步伐,全面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重金属和难以降解物质的排放应从严控制,沿线城市和较大城镇应在今后四、五年内兴建污水处理厂,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对北调水质的污染。
5、加强输水干线航运船舶的管理,机动船只应安装油水分离泵,禁止含油污水和船只上的生活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体,严禁纸质包装和散落的化学品装船运输,禁止船舶超载航行。
6、加强沿线环境监督管理,沿线各市县环境监察、港监、水政等执法管理机构应分别对水源保护区、企业与城镇排污、航运船只排污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制止各种有损于北调水源的违法违规行为。沿线市县应加强水环境警示教育,落实预警防范,果断及时处理处置水污染事故。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