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
资源、环境、人口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永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物质。水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警告:21世纪之危机是水资源的危机,21世纪的局部战争将是争夺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世界人均水量的1/4, 已成为全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
面向新世纪,必须审时度势,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新的治水方略,全面推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的战略转变,谋求水利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建设生态安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资源的管理是安邦治省的大事。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环境的保护、水利事业的发展以及围绕除害与兴利、开源与节流、保护与管理等一切水事活动都必须依靠法律作保障。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 规范了水行政行为,是水利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使水行政管理步入法制轨道,做到依法治水,强化水行政职能,树立水行政形象, 以法保障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建国以来,我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水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对我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水资源安全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1)洪涝灾害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如20世纪90年代在大江大河(长江、淮河)局部河段,中小流域洪水和局部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每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都难以估量。(2)干旱缺水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农田每年因缺水灌溉造成粮食减产。我省江淮分水岭,蚌埠、合肥等城市都不同程度缺水。缺水给城市经济发展也造成严重制约。(3)水环境恶化破坏生存条件。主要表现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利建设的大干快上,而忽视了水资源的自身规律;只注重水的危害,而忽视了社会对这
种危害的催化作用;只注重了依靠工程开发水资源,而忽视了水资源本身所在地球的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止污染,以致出现一边开发水资源,一边破坏、恶化水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协调局面。就合肥市而言,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显现,巢湖水污染加重,合肥市董铺水库优质水源缺水加剧。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加快实现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的转变,强化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城市水利法制管理迫在眉睫,依法治水是实现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水利法制建设。省政府及其水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水利法制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认识,要从我省的水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努力建立健全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水事活动,维护水事秩序,保障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水法制体系。
2、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治水的水平。实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要将行政执法任务根据业务分工,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规定相应的责、权、利,制定配套的奖惩办法,从而促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行政,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王作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建立追究制度,增加行政和执法透明度。特别是要做好层级监督和内部监督。通过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治水的水平不断提高。
3、依法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等服务工作,力口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的战略转变。要跳出传统的治水框框,走出“大灾大治,小灾小治”、波浪式发展的怪圈,增强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转变的新观念。要从可茶: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水利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达行前瞻性思考,超前发展。一方面要通过王程水利来解决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要强化水资源的开发、禾用、治理、配套、节约与保护的意识,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加强管理,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4、进一步加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力度,大力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依法监督、协调供水关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建立新的水利绩效评价标准,实现以资源环境为核心的水利目标管理,改革水利建设和经营管理,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法制化步伐。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水利环境,发展生态水利,创建产业特色,形成规模经济,营造良好的水利生态环境。
6、加强依法治理,创造水利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认真贯彻水利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围绕水利建设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重点工作,加强水行政执法,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水利法制的氛围。
7、进一步加强水利法制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市、镇、村级水利执法队伍网络。将依法治理贯穿于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战略实施的始终,努力为水利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