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安徽频道1月26日电(马祥平)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上个月5号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部崛起首次列为今年全国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这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之后的又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安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挑战和考验。来自九三学社的李益湘委员在上午的发言中提出,安徽要调动一切力量,创造一切条件,迎接中部崛起。
李益湘说,中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全国层面上的战略,政策的边缘化,导致制造业衰退、就业萎缩、劳动力大量外流、投资和内需不旺。产生了“不是东、不是西”的尴尬称谓。经济学家对这种经济现象引用了地质学名词——“中部塌陷”。安徽处于“中部塌陷”的东部,与长三角经济“隆起带”有明显的“经济断层”。为了消除这个断层,如今机遇已到,安徽必须趁势而上,奋力崛起应早行动、大行动、狠行动。为此,他提出以下七点建议:
一、欲崛起经济、先崛起精神。他认为安徽首先需要开展的崛起思想大讨论,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浙江现象”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深厚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省要树立奋力崛起的信心,调动全省人民奋力崛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树立富有特色和时代风貌的黄山松精神,提高全民素质,构筑安徽崛起的文化底蕴,再创徽文化、徽商的辉煌。
二、欲崛起安徽、先整治环境。要全力打造信用安徽、生态安徽,改善安徽的投资环境,降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本,发挥我省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人口资源、人才资源的优势。受资源“瓶颈”和劳动力成本的制约,东部地区产业正逐步向外转移。由于我省紧靠东部,毗邻长三角,是产业剃度转移的首选地。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将安徽打造成投资者的乐园,让一切资本、技术、设备、人才涌入安徽这片热土。
三、欲快速崛起、先谋划方略。要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安徽崛起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编制好“十一五”计划,抓紧实施“861”工程。设立中部崛起办公室,加强与中央各部委和中部各省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四、欲根本崛起、先聚集人才。我省是科教大省、人口大省、人才大省,但不是科教强省、人才强省。中部崛起,迫切需要改变依靠廉价劳动力的被动局面,尽快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加速产业化进程。加快合肥大学城和科学城建设,在扶持我省重点大学建设的同时,吸引国内、外名牌大学和知名科研院所入住安徽、入住合肥,为我省崛起共同构筑人才平台。
五、欲成功崛起,先抢占高地。构筑合肥城市经济圈,抢占崛起制高点,是我省能否成功崛起的关键。21世纪是“城市世纪”。当务之急是建立大合肥经济圈。近期可实施我省“9+1”城市圈发展战略。即以合肥为中心,建立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淮南、六安、巢湖、滁州、池州1—2小时经济圈,消除各市之间的经济壁垒,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建设以合肥为中心连接各市的放射状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建立产业集群,共同开发矿产资源,全面提升竞争力,提升合肥机场为国际机场,扩建芜湖长江港口。中期是进一步扩大辐射能力,建立我省“16+1”城市圈,远期则跨出省界,吸引周遍的城市,真正占据经济发展棋盘上的“天元”位置。
六、欲全面崛起、先发展产业集群。发挥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全面崛起的必然途径。在经济市场化、一体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地区之间的竞争,已成为产业群之间的竞争。创造产业群成长的环境,培育和扶植产业群,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基础。我省应该培育和大力发展以下九大产业集群:合肥、芜湖汽车产业群;淮南、淮北煤电化一体化产业群;马鞍山、巢湖、六安钢铁产业群;铜陵、安庆、池州有色金属产业群;合肥高科技、教育产业群;沿江建材业产业群;阜阳、亳州、宿州农业、农机产业群;沿江和合肥——蚌埠——宿州“T”型商务和物流产业群;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六安旅游产业群。
七、欲持续崛起、先树立科学崛起观。必须坚决屏弃短期行为,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省长期的经济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已造成部分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支撑力度下降。安徽崛起不可能再走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率的老路,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资源、建设生态安徽。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低”的新型化工业道路。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为资源枯竭矿山寻找接替资源,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推动矿业城市转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