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何去何从,成了本次人代会代表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
马志歧代表说,作为吴忠市核心区的利通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利通区总人口为36万人,城市化率为45%,在全区名列前茅。但城镇居民收入并不靠前,这说明城市化率的提高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利通区城镇居民收入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主要来自农转非。仅2003年就实现农转非4万多人,其中2万人已经无地可种。农民变市民的简单的户口变更很容易做到,但要确保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就业有岗、增收有门”还存在许多困难。农民在文化素质、知识层次、就业技能等各方面的先天不足和自身缺陷使他们进城就业受到很大局限。当前,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技能是安置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首要问题。失地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后,相关的养老、就医问题便会迎刃而解。马志歧说,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农转非要积极稳妥,城市化要走增加内涵为主与扩充外延为辅相协调的路子。
吴占东代表说,中卫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也比较突出。2003年实现农转非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1%。失地农民就业的压力增大,随着城市扩建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目前已经采取措施,制订出了应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办法。通过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吸纳一批,通过乡镇企业雇用一批,通过商贸流通输送一批,通过城市旅游消化一批。总之,失地农民的问题只有通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