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伊拉克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民主的直接选举如期降下帷幕,目前选举结果的有关统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据伊拉克选举委员会在大选结束前一个多小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布的数字,截止收箱前的3个小时,此次大选的投票率达72%,虽然未得到证实,也不排除存在水分的可能,但比人们和有些媒体此前猜想的要好得多,起码,远远超过了一半以上。
这注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大选,选举的进程和结果举世瞩目。此次伊拉克大选,是依照联合国安理会2004年6月8日通过的1546号决议进行的,根据去年3月通过的伊拉克临时宪法的规定,选举产生出一个由275人组成的过渡议会。过渡议会将在今年8月15日之前制定一部永久宪法,10月15日前将该宪法付诸全民公决,如果通过,伊拉克人就可依此在今年年底之前选举出正式的议会和政府。所以说,这次选举虽不是对领导人和政府的直接选举,但选举结果将与今后的伊政府和领导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伊拉克全国2600万人口中,符合参选条件的18岁以上的选民人数约为1430万,分布在18个省,共设有5700个投票站。据初步统计,此次选举共有候选人约8000名,分别来自伊拉克全国200多个党派和9个政治联盟,此外还有几十名独立候选人。200多个党派和政治联盟主要代表了伊南部的什叶派、中部的逊尼派和北部的库尔德族三大势力,主要有:临时总理阿拉维所在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与其他党派成员组成的竞选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包括什叶派政党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和伊拉克达瓦党等,逊尼派的“伊拉克部族爱国阵线”,库尔德民主党和库尔德爱国联盟等。
生活在国外的伊拉克人约有400万,有参选资格的为120多万,主要集中在约旦、伊朗、土耳其、叙利亚、阿联酋、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加拿大和美国等14个国家,此次选举,在这些国家的36个城市设立了投票站。他们的投票时间从1月28日至30日,比伊拉克国内的时间要长。
据初步统计,海外伊拉克人登记报名投票的超过28万,占海外伊拉克选民的四分之一。虽然这一数字比想像得要少,但选民的秩序较好,选举进行得有条不紊。伊朗等国出现排起长队踊跃投票的场景,说明那里的什叶派与伊拉克的什叶派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在选情出现对自己同宗同胞有利的情况时,他们不失时机地通过积极投票表示声援和支持。
伊拉克临时宪法规定,选举产生的伊拉克过渡议会必须确保妇女拥有25%的席位。这一硬性的指标,无疑为伊拉克妇女更活跃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战后重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令她们非常满意,遂纷纷走出家门,积极参选。
为保证选举的安全,伊临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在大选开始的头一天,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宣布将全国的紧急状态再延长一个月,伊当局决定从28日起实行从晚7时至翌晨六点的“宵禁”政策,并关闭巴格达国际机场、边界及省际公路,禁止未持特殊牌照的所有车辆靠近投票站等界将被关闭。
如何让选民尽量不受到武装分子枪弹和自杀爆炸的袭击,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从而让他们敢于冒着枪林弹雨的威胁前往投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驻伊美军15万人全部被调动了起来,加之多国部队和伊拉克军警,总共有30万的士兵严阵以待,负责大选的保安工作。美国调动数万人的军队在幼发拉底河上巡逻,在主要公路上部署坦克和装甲车,并派遣战机在头顶上盘旋,以防不测。美军医疗队将进入15分钟内抵达出事地点的戒备状态,伊拉克本国的医院也被动员起来,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做好随时投入抢险和救治的准备。
然而即便如此,选举期间仍是乱象丛生,爆炸不断,枪声阵阵,巴格达、巴士拉等一些城市的选举站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或火箭弹的光顾,造成包括一些选民在内的30多人死亡,司法部长的家在选举的当日也被炸,他本人幸免于难。但总地看,这些爆炸和袭击已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其规模和声势都没有超出大选前的水平,所以没有对大选造成太大的影响。
由于此次大选直接关系到伊拉克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选举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全体伊拉克人民积极参加大选投票以推动伊拉克的政治进程不断前进。安南指出,选举是伊拉克朝着诞生新宪法和建立自由、稳定国家迈进的关键性第一步,全体伊拉克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在民主的基石上重建自己的国家。
安南的呼吁基本上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心声,人们普遍希望伊拉克早日结束混乱的局面,走向政治重建之路,早日融入国际社会。因此,虽然一些国家抱有不同的态度,但对伊拉克大选和政治进程的支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基调。
总得看,这次大选是成功的,选举更多地反应了伊拉克人民自身的利益,72%的参选率反应出伊拉克人民对未来新生活和新的政治安排的憧憬和向往。当然,选举不可能改变眼下伊拉克境内恶化的安全局势,但选举本身标志着伊拉克在战后政治生活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它将决定日后的伊拉克政治和经济重建进程,也将对伊拉克未来的政局走势乃至地区格局的演变等,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人民网开罗1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