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明显升温,两国军队将举行首次联合演习。演习中,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图-22M也将亮相。而俄空军司令日前表示,俄有意向中国出售战略轰炸机。对于上述情况,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什伦多夫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不论对俄罗斯来说,还是对中国而言,都意义重大,中俄军事技术合作还将不断深化。
军工企业生存的需要
俄罗斯军工综合体负责俄罗斯的武器研发、生产和出口,不仅对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俄罗斯经济来说,俄军工企业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俄罗斯军工企业普遍处境艰难,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拨款严重不足,国家订货急剧减少,许多军工企业完全依靠出售武器来维持生存,而扩大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正常发展的需要,因为俄罗斯对华武器出口约占俄武器出口总额的20%,个别年份这一比例曾达到40%至50%。由此可见,中国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已成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发展中国的武器市场是在当前形势下扶持俄军工综合体的有效手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能否保住俄罗斯是中国的主要武器出口国的地位,对俄罗斯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说有着决定性意义。
但是,两个挑战摆到了俄罗斯的面前,一是中国高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武器研制能力不断增强,对俄罗斯的依赖今后会逐步下降。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大国,肯定会致力于研制性能先进的武器,十多年后中国有可能完全摆脱高新武器依靠进口的局面。不仅如此,中国的武器研发除了改善本国军队的装备外,在世界军火市场也将占据更大的份额。中国已建立起相当有效的管理科技的机制,包括军事部门的管理,这大大提高了科技的生产能力,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这种机制既具有西方模式的灵活性和干练性,又有自己独特性,有助于把军事开发成果迅速地利用到民用领域,能集中力量发展关键性的领域。中国的军事科学和生产正在大大加强高技术领域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积累,中国模仿外国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只是暂时现象,是“增长中的问题”,是在积累技能,建立科技和工艺基础,中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飞跃,才能独立地发明并生产第五代及后几代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
另一个挑战来自俄罗斯的竞争者。俄罗斯现在已经感到美国以及法国、英国、德国、瑞典和以色列等国竞争的压力。一旦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令取消,中国就有可能从多种渠道获得武器,在一定条件下改为从其他国家进口武器。如果法国开始的修改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条件做法获得成功,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式”以及国营飞机发动机研制公司为“阵风”式战斗机制造的犕-88发动机都会同俄罗斯形成激烈的竞争。如此一来,俄罗斯在这个最有利可图市场上的份额将大大缩小,这将导致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拨款的减少和衰退,因为对这个部门来说,国防产品出口是生存的主要手段。
从战略高度看待军售
同时还应该看到,对中俄两国关系来说,军事技术合作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对中国的军售。大规模的武器采购及军事技术,可以确保两国开展更为紧密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使进口国在配件供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养护以及专家培训等方面产生依赖,然后因必要的现代化改造而使其依附于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生产者。这不仅有助于出口国在进口国市场占据更牢固的、长期的地位,还有助于使两国关系总体上保持在一个高的水平,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使得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军售与双方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应该把军售放在两国经济合作的全局来看待。为了让俄罗斯的军工综合体产品能够在中国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市场上长期地站稳脚跟,应当考虑到中国对铺设跨西伯利亚输油管方面的利益,可以把中国方面提出的签订为期五年的俄中扩大原油贸易规模协定,同签订类似的或者更长时间的俄中发展军事技术合作协定的事联在一起讨论。同中国发展军技合作可以加速俄中合作的步伐,提高双边关系的互信程度,同时拉升双方的经济合作层次。军工综合体则可为俄的科学密集生产创造基础,使民用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提高到进入世界市场的水平,并且占有相应的地位。而这将有助于增强俄罗斯综合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俄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最终成为保障俄罗斯联邦整体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和日本试图破坏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日本提出的通向纳霍德卡油管的建设方案是一种诱饵,一方面是为了能在讨论千岛群岛问题时诱使俄罗斯让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破坏正在积极发展中的俄中关系,阻止两大邻国的进一步接近。美国和日本都不希望俄中结成战略伙伴,东京和华盛顿之所以会协调政策,是因为都害怕俄中军事技术合作。日本比美国更怕俄中进行军事技术合作。日本专家认为,俄罗斯为中国提供的和中国企业用俄罗斯许可证制造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它们的战术技术性能和针对性,将是对日本以及邻近国家的威胁,从而是对该地区稳定与安全的某种挑战。日俄接触时,日本人必然会涉及这个问题,并向俄罗斯表达出强烈的不安。
要对中国“留一手”?
在俄罗斯国内,同样有一些人对于中俄不断深化军事技术合作存在某种忧虑,其中代表人物便是俄罗斯专家马基延科。马基延科认为,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无疑有着自己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目标,其中有的同俄罗斯是不相吻合的,“不管俄罗斯是不是继续为中国供应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中国已经在常规力量方面对俄占有绝对优势。人口、地理、交通、经济、心理以及纯军事因素都对中国有利,这足以抵消中国在军队装备的技术水平方面落后于俄的劣势。”他说:“一旦中国人对俄罗斯的远东或西伯利亚发动进攻,莫斯科用常规武器是遏制不了中国的。要想遏制中国只能用核武器,而且不是战术核武器而是战略核武器。”
马基延科等人的悲观预测有悖于俄中关系长期发展的潮流,不会被俄罗斯官方接受,但确实产生了消极影响。目前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在衡量为中国提供最新的现代化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可能对俄造成的安全威胁时,俄罗斯卖给中国的是专门用于出口的武器,它们的战术和技术性能要落后于俄最先进的武器。还应看到,谈判、使提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符合订货方要求、在订货方安装设备、培训专家都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卖方的技术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进入一个科技和技术进步的新阶段。
由于中国主要的常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质量指标同俄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实际上俄罗斯可能有意对中国“留了一手”,如为中国提供的飞机以及在用俄许可证在中国企业生产的飞机都是上世纪70年代发明、80年代开始武装军队的。考虑到飞机和武器系统的不断完善,它们作为“4+”代飞机的竞争力将保持到2010-2012年。到那时,美国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先进国家,只要发展顺利并且对军事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就会研制出第5代和“5+”代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