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消息:近期,我国安徽省部分地区先后发生局部流脑疫情,并已经造成人员死亡。记者昨日从市卫生防病中心和市传染病医院了解到,每年12月份到转年3、4月份是流脑的高发期,不过由于本市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将流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而且近年来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所以本市不会出现流脑疫情大规模流行,每年一般只会出现零星的流脑散发病例。
据了解,人们所称的流脑其实就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俗称脑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多发于冬春季,传染对象不分男女老幼,但以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高发人群,特别是2至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
专家称,其实流脑人人熟悉、年年流行,但正由于流脑有一套骗人的把戏,往往导致有些流脑患者不能及时辨清症状,以致贻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流脑致病细菌首先会侵犯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的黏膜组织,引起这些部位的急性炎症。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咽痒、喉痛、发烧、流涕、咳嗽,这时最易被误诊为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不为人们所重视。随着细菌经呼吸道入血,并在血循环中大量繁殖,此时就会引起病人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皮肤出血点、淤斑,甚至虚脱、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等全身症状,这时最易误诊为全身感染、败血症。最后,细菌进入颅脑和脊髓,在脑脊髓中生长繁殖,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此时才表现出头痛、呕吐、抽搐、惊厥、昏迷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特殊症状,多数人这时才想到流脑,但为时已晚。
专家介绍,根据病情,流脑还可以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后者尤其值得重视。暴发型流脑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往往在24个小时甚至6个小时内就可能出现严重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病死率极高。因此,在“流脑”高发季节,若病人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有突发高热、身上发现出血点、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等情况,就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不得延误病情。
流动人口成传染病高发人群
目前,我国已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5种,可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7种疾病。在此基础上,天津市儿童计划免疫的疫苗,还增加了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主要是预防流行性乙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程序为1岁基础免疫,2、5岁时分别加强1针,每年1-11月份为流脑疫苗主要接种季节。
据了解,本市流脑等疾病近年来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发病率较实行计划免疫前下降了95%-99%以上。然而,近年来本市每年新增的流动人口约在100万人左右,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占10%左右,80%集中在城乡接合部。这部分人员多来自偏远农村,其食宿条件和卫生环境较差,他们的新生子女如果未接种相关疫苗的话,就会成为各类传染病防治中最薄弱的环节。市卫生防病中心监测到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本市流动人口流脑病人占到发病总人数的40%以上,自1997年以来流动人口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