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昨天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流脑预防控制工作,做好流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卫生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1月份累计报告流脑病例258例,死亡16例,发病人数较去年12月增加43例,较去年同期增加94例。今年以来,全国除福建省、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外,其余各省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四川。
通知同时要求,各地要做好流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努力提高流脑疫苗覆盖率,尤其要加强人口密集地区的免疫接种工作。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卫生部要求,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若在学校和托儿所发生流脑爆发,可酌情暂时停课与暂停收托儿童,并对学生和儿童应急接种疫苗,但必须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加,易造成疾病传播流行。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主动配合教育、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搞好学校、车站、机场等人群聚集场所环境卫生,防止流脑传播。
复旦大学阐明脑膜炎爆发病原
近年来,我国东南等地区发生较大规模的儿童原因不明的脑膜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姜庆五教授课题组从上百例来自不同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到10余株病毒。通过运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将所有阳性分离病毒全部诊断为肠道病毒属的ECHO30型病毒。基本证明此次爆发源于该病毒的传播感染。这是自本次脑膜炎爆发以来首次阐明爆发的病原。
脑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而由细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主要是病毒)引起的脑膜炎则称为无菌性脑膜炎,其主要受累人群为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是目前无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但由于其型别复杂,生物特性各异,对分离病毒的实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同时也缺乏各型病毒的特异快速诊断方法,因此目前我国对于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诊断不仅经验不足,也缺乏必要的技术和信息积累,对疾病监测和控制非常不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姜庆五教授课题组与国际知名传染病研究机构———美国公共卫生研究所合作,于近期完成了该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测定。这是迄今为止除ECHO30原型株Bastianni外,世界上完成的全基因测序的第一株ECHO30病毒。课题组正在深入进行相关的研究。新闻晚报供稿
小资料
C群流行性脑膜炎
此次流行的新型C群流行性脑膜炎,系C群脑膜炎双球菌传播导致。这一群种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报告的菌群,与过去常见的A群流脑相比,C群流脑具有易传播、隐性感染比例高、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常表现为爆发型、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C群流脑感染者以高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部分病人出现皮肤瘀斑、瘀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冬春季节是此病的高发期,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4月份。
综合新华社、华夏时报等媒体报道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请进入《狐说百姓》论坛和大家一起讨论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