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铅中毒仍需社会各界长期关注
本报讯 (记者曹丽娟、林凤斌)1月19日,石家庄市卫生防疫部门向社会公布了对全市53000余名0至14岁儿童的血铅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该市儿童血铅超标率已由64%下降到了25%。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石家庄市在预防儿童铅中毒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
铅是一种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以灰尘、油漆以及玩具、文具等形式,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进入人体,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儿童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极大影响。由于铅尘多集中在距地表一米以下的儿童生存活动的空间,因此,6岁以下的儿童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
铅在人体内没有任何生理功能,理想的血铅水平是“零”。不管有无临床症状,凡是血铅浓度超过100微克/升即可诊断为铅中毒。作为一个铅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省会从2000年便开始了铅中毒的防治及铅污染治理。2004年,省会又将防治儿童铅中毒作为打造“健康石家庄”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于当年4月正式启动了“零铅工程”。
从去年5月起,省会开始陆续对市区各小学及幼儿园的儿童展开免费血铅筛查活动,并开展了800多场儿童铅中毒科普讲座,受培训的家长、儿童达7万余人次。另外,卫生防疫部门对监测出的血铅值超标的儿童,指定相应的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指导治疗。对儿童集中活动场所,铅污染严重的集体、个体生活场所,还进行了定期监测。
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具有渐进性、隐匿性,易被家长忽视。据介绍,在省会血铅含量超标的儿童中,外来人口、城乡结合部人口所占比例最高。
“零铅工程”省健康教育办公室的陈立峰介绍,预防儿童铅中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孩子家长的足够重视。作为家长,对于铅中毒的孩子除了要积极治疗外,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食前一定要让孩子洗手,不吃或少吃松花蛋、爆米花等含铅量高的食品,以及不要给孩子涂化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