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玻璃内的蟹爪莲娇艳欲滴,屋中茶几上的八宝树油绿葱翠。1月28日,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马莲渠村村民马明仁家的陈设一如往常;冬日温暖的阳光依旧静静地泻满飘着柴草馨香的农家小院。
然而这天,马明仁家却平添了几分热闹。一大早,听说一号文件宣传组要来村上开座谈会,村民们便三三两两来地到马明仁家。凳子坐满了,十几个人就挤到炕上,心热的就像是昔日看电影。宣传组到了,人们相互问候,像老朋友一般。原来,组员都是他们早已熟悉的利通区和乡上的农技、农机人员和乡领导。
“一号文件所说的五补一免是什么?”“农机补助指那些机械?”……农技站长陈龙、农机站长史存山开始向大家提问。村民不假思索,对答如流。乡党委书记杨玉林介绍说,几天前,他们就一号文件内容搞过宣传,今天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检查群众熟悉程度,组织技术人员就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达到访贫问苦暖心、讲解政策明心,增强致富信心的目的。
“麦套玉米时,玉米种几行好?”
“套种两行玉米,小麦打375公斤,玉米打425公斤。套种三行玉米,小麦少打25公斤,但玉米多打150公斤。两相比较,套种三行比二行亩效益高出110元左右。”利通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杨建功,耐心细致地回答着村民的问题。
“不要扯磨了!”听到有人嘁嘁喳喳说闲话,站在门口勾着脖子侧耳细听的村民牛新军维持秩序。杨建功继续回答着村民的提问,针对群众对水稻旱育稀植存有顾虑,他掰着手指头和村民一起算账:“旱育稀植每亩用2公斤种子,而传统种植办法,要用20公斤种子。加上增产因素,每亩旱育稀植水稻要比传统办法种植节本增效一百五六十元。”杨建功的回答都是用数字说话,有板有眼,令人信服。
不知不觉时间已近中午,见乡长要说结束语,几个村民争先恐后地说,我再提一个问题……
屋外冷风嗖嗖,屋内怀揣一号文件的村民个个热上心头,踊跃问答,整个座谈会就像屋中炉子上坐的那壶沸腾的开水,热气腾腾。(本报记者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