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专家:
北京
李家泉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台北
张五岳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人民网记者:
北京
姚小敏
台北
陈晓星孙立极
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已经拉开序幕,海峡两岸的首航式都洋溢着喜庆气氛,很多人的喜悦与憧憬已经超出了此次包机直航本身。这次包机直航的成功对两岸关系有何意义?对未来两岸互动有何影响?记者分别采访了海峡两岸的两位知名专家,请他们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何以柳暗花明
记者:2003年1月26日,一架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客机降落上海浦东机场,成为自1949年后,依正常途径飞临大陆的首架台湾民航班机。那年的“包机直航”其实仍是“曲航”,带来的便利有限,违背了春节包机的初衷。2004年春节,春节包机事宜落空。似乎没有人再对今年的春节包机有什么希望。然而,转机扑面而至。
张五岳:今年的台商春节包机受到台湾当局所推动的“正名”与“新宪”的干扰,本来以为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如今却柳暗花明,这说明大陆正在突出体现“区隔对待”与“软、硬极大化”。硬的方面比以前更硬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反对“台独”;软的一面是务实推动春节包机。而台湾当局也不愿意担负“破局”的责任,所以双方在澳门协商包机事宜时,短短不到两个小时即达成共识,双方都不愿意因一己坚持而横生枝节,使协商破裂。这次的经验在于有诚意,务实面对问题,不强人所难。
李家泉:大陆方面的积极全力推动,是今年台商春节包机得以实现的最大原因。从一开始,大陆方面就采取积极、务实、简便、灵活的方式推动此次包机,主动提出了“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接对飞、双向载客”的原则,并推动两岸航空业者直接进行沟通,最终促成两岸航空业者达成包机方案。这次台商春节包机的实现来之不易。在一波三折的过程中,大陆方面处处从台胞实际利益出发,实实在在做事,体现了我们发展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交流的最大善意和诚意。
“三通”还有多远
记者:今年台商春节包机打破了56年来空中交通的隔阻局面。连日来,见证这次两岸半世纪“第一飞”的台商都期望能以此作起点,把包机直航常态化,进而推动两岸实现全面“三通”。直航包机起飞了,两岸“三通”还会远吗?
李家泉:春节包机只是个别例子,不要对此过度评价,亦不代表未来两岸“三通”可以顺利实现。虽然今年的春节包机“双向、多点、不经停第三地”,是两岸民间、航空业者不懈争取的结果,但仍只是“曲飞”,航班分散,航点有限,机位不过7000个,且仅限于台商及其雇员、眷属。相对于在大陆的50万名台商及两倍于此的雇员、眷属,相对于在大陆求学的数千名台湾学生,相对于每年400万名台湾观光客,春节包机尚不能满足两岸民间的往来需求。这至少应是下一步推动来年“春节包机”、甚至“端午包机”、“中秋包机”、“常态包机”的突破点。
张五岳:此次春节包机为两岸在多领域的沟通、合作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按照这次的沟通方式,从“每逢佳节必包机”到“货运包机”到先期的“定期包机”,一步步将为两岸直航奠定基础。这次两岸春节包机成功的意义,还在于创造两岸和平稳定的格局,激活两岸务实多元的协商机制,为将来两岸三通等议题谈判开启关键性的里程碑。
李家泉:早日实现两岸直航、直接“三通”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早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当前,要实现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必须从符合两岸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及民间往来的具体事务上首先着手。由于台湾当局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及“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协商机制被迫中断多年。两岸民间应该发挥推动作用,以争取符合双方人民长远及根本利益的光明前景。
春天的燕子来了吗
记者:今年春节包机有很多方面的突破,岛内外也有不少舆论对此次春节包机的成功寄予了很多、很高的期望。专家如何评价?
张五岳:在两岸关系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两岸推动春节包机的落实,不单纯是为台商返乡方便或是航空公司运营需求,因为订票作业时间紧张,各航空公司的载客率与盈亏都是未知。所以,春节包机能够成行的意义在于缓和两岸紧张气氛,开创多元协商的对话方式,奠定两岸直航谈判的契机。
李家泉:盼了两年,两岸包机对飞、不中停终于成行了。但是,两岸要从过去的冰点升温,不是一个春节包机就能解决的。现在陈水扁当局拒不承认“一中”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其推动“台独”的动作并没有停止。因此,春节包机起飞了,但陈水扁当局并未收敛分裂活动,更未改变“台独”立场,两岸关系形势依然严峻。我认为,今年台商春节包机只是一个个案。
张五岳:有时候,两岸关系可以难如登天,也可以易如反掌。今年上半年两岸关系仍是高度敏感时期,春节包机到底是春天的燕子还是昙花一现还不明朗。当局应以苍生为念,务实面对问题,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让两岸关系进入真正的春天。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02月02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