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一次破除霜冻的飞行,56年来,大陆客机第一次跨越这湾浅浅海峡,降落在台湾的土地。
这是一次轻盈便捷的飞行,对多年来回两岸的台商而言,兴奋和笑容替代了中途周转的劳顿和疲惫。
这亦是一次满载亲情和乡情的飞行,正是为了两岸中国人都最为重视的这一人伦节日,才有这体现了两岸推动者的务实、诚意、善意、智慧的航班。
这是民意驱动的历史。春节包机背后,是同文同种的同胞亲情带来的凝聚力,是两岸每年300多万人次的交流、400亿美元的贸易往来带来的强大推动力。
而定睛视去,随着两岸交流日频,来往渐稠,此乡与彼乡的界限也正日渐模糊,今日台商之乡情观念,对比以往,已多有不同。
正是亲情的不断融合,利益的不可分割,让民间的诉求推动历史进步,一步接着一步。
台塑董事长王永庆说:“飞起来了,就不要再停下来……”
□本报驻京记者 南香红
□本报记者 成功 师欣 见习记者 朝格图
□中新社记者 曾嘉 路梅 吴庆才
假如在更高处俯望,这一天,大陆与台湾九架客机来回十八个航班双向对飞,尽管依然曲折,但却是方向明确的、不平凡的旅程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这湾阻隔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浅浅的海峡”在2005年1月29日这一天被轻盈飞越。
时间凝聚在2005年1月29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晴;台北桃园机场,薄雾。
清晨8点,北京与台北,两架飞机在同一时刻昂起机头,向着对方的航程,起飞。
起飞。向着朝思暮想的稔熟而又陌生的土地,向着分别已久的同胞兄弟。56年的分隔阻断,足以让人相思成疾,让人从少年到白头。
时间一分一秒地移动,飞机在天空中一点一点地靠近,交会。海峡两岸共同瞩目着56年的时空距离一点一点地缩短、弥合。
有雾,更有阳光
2005年1月29日海峡两岸双向对飞的头彩被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独中。因为地理的便利,这架和北京航班几乎同时起飞的波音飞机成为56年来第一架降落在台湾的大陆民航客机。
7点58分,南方航空公司的CZ3097航班在飞机在跑道上等待航空管制信号。
飞机比预定的8点起飞推迟了几分钟,领队机长郝建华向塔台提出在离飞机最近的右跑道起飞的请求。
广州白云机场的右跑道通常是用来降落飞机的,而左跑道才是用来起飞的。
“南方3097可以进入02R(右)跑道。”
塔台批准了机长的请求。
“南方3097可以起飞。”
“先对准跑道,把推力加到55%。”第二机长梁世杰缓缓地拉起操纵杆,这架载有234位台胞的豪华波音777客机像一头矫健的苍鹰一样慢慢地翘起头来。
8点05分,飞机冲进绵绵雨幕,向着台北飞去。
在海峡的那一边的台北桃园机场。
“Taibei Control,This is China Southern 3097……(台北控制区,这是南方航空公司3097航班。)”当大陆首架飞机进入台湾飞行控制区时,坐副驾驶位置上的孟庆荣机长呼叫请求飞机下降高度并要求准备降落。
此时,桃园机场的上空,已经有两架台湾班机排队等待降落。机场管制人员向这两架飞机呼叫:“这是大陆第一架飞机第一次在台北桃园机场降落。请你延迟降落时间。让大陆客机先降落,并请广播告知乘客给予谅解。”
9点26分,中国南方航空CZ3097以优美的姿态平稳安全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这是56年来久违的接触,这是一个将永远被记忆,并将被固化为永久的历史的接触。
飞机落地后,领队机长的耳机里传来台北机场中文的问候。“我心里感到了一股暖流,也用中文回复。”
“用100分钟冲破56年隔断,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架降落在宝岛台湾的民用飞机。”这是机长郝建华执行的计划。但是历史的脚步比预想的更快,56年的时空跋涉。最终只用了81分钟。
这位成功飞越过北极,拥有近2万飞行小时的成绩卓著的机长,飞抵过地球上许许多多地方许许多多的国家和城市,但飞抵自己祖国的一部分———台湾,还是第一次。
“这次飞行技术难度没有飞越北极大,但这是一次意义非常重大的航行。”郝建华说。
不约而同,“快”也出现在驾驶台湾中华航空公司航班号为CI-581的空客机长王晓平身上。和广州的南航一样,这架飞机也意外地提前了20多分钟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空。
像是从蔚蓝的深海中游来一样,来自台北的空客300飞机以一个闪亮的小点浮游在北京疾走的风里,近了更近了,北京特有的灿烂阳光在机翼上舞蹈,一会左翅金光闪耀,一会又跳跃到右翅上。起落架触地,腾起一股蓝色烟雾,又是一股蓝色烟雾,飞机轮胎全部触地,这是56年来第一架台湾的民航飞机亲吻到了北京的土地。
2005年1月29日上午11点58分,华航的CI-581飞机用了3小时58分钟飞越了历史沉重的雾霭。绘在飞机机尾上的红色的梅花在北京的骄阳下盛开。
“近乡情更怯,近乡情更切”。机长王晓平以此来描述飞机提前近半个小时的原因和自己的心情。
从空中看一眼长江、黄河是王晓平的愿望,但“一路上气候不好,又顶风飞行,有三分之二航程有云层,不能目视地面,没能亲眼看到长江、黄河”,他感到有些遗憾。
当飞机飞临北京上空时,华航女机师孙慧君抑制不住地鼻酸、想哭,她说,以前是自己到北京旅行,今天首次从驾驶舱看北京,心情很激动,能够开飞机到大陆,见证历史这一刻,“人生不留白”。
同样,从空中看一看宝岛台湾也是国航首飞领队机长金宜斌的心愿。“很遗憾,台北阴天,有云,能见度低,不能清楚地看见台湾岛。从云层里一出来,知道到台湾了。快降落前,看到机场附近的山,水,很美丽。原来台湾机场的地形是以地图的形式存在脑子里的,一旦在你眼前变成真正的实物,脑子里黑白的图像,立刻就饱满起来,那种感觉很美妙。”
这确实是美妙的一天,假如在更高处俯望,这一天,大陆与台湾九架客机来回十八个航班双向对飞,尽管依然曲折,但却是方向明确的、不平凡的旅程。
见证历史这一刻
见证双向起飞首航的主角是台商们。
1月29日凌晨4点半,身穿东莞台协标志服装———红马夹,66岁的台商张汉文已经和其他55位“红马夹”从东莞搭班车前往白云机场候机了。
张汉文在广州白云机场台商专用通道办理登记手续感到方便而快捷,更让他吃惊的是机舱里像是过年一样:大红的中国结挂在舱壁上,头等舱吧台上的大花篮里,盛开着蝴蝶兰,每个台湾人都懂得蝴蝶兰的意义———因为台湾是“蝴蝶之乡”。
张汉文等台商是属于那种“在台北机场站一下,立即返回”的乘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乘坐首航班机,见证历史时刻”。
空姐用并不怎么标准的闽南语致辞,让他感觉十分亲切;“长得很像林青霞”的乘务长李晓明走过来,温柔明亮的目光关照着每一个人。轻柔的《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在耳边响。14年来来去去台湾与大陆,这一次张觉得“受到了总统一样的礼遇和关照”。
8点47分,在10400米的高空,第二机长梁世杰的声音:“各位台胞,我们的飞机现在正飞出香港航空情报区,进入台北航空情报区。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47分,高度34000英尺。我们预计在北京时间9点25分到达台北桃园机场。目前台北低云、大雾。祝大家着陆顺利。谢谢。”
梁世杰机长先后用中英文播报这条消息的时候,特意向窗外看了一眼,下面是云海,一时看不到台湾岛。
乘务长李晓明当时正在经济舱的通道上送餐。她放下手中的东西,抬起头来注意到,尽管没有定格在座位上,但大家都在侧耳仔细听这则广播,甚至六七个记者也停下了采访。
事先,南航首航飞机上并没有安排这次播报。航行中有旅客提出,之后由总乘务长傅冰报告梁世杰机长,后者决定播报。
情绪激动的台商们突然安静了一下。但马上有人鼓掌,有人欢呼。酒杯举起来,整个机舱在这一刻乱成一团,到处是找人合影、寒暄、碰杯的人。
9点钟,“祝南航台商包机首航成功”的长方形蛋糕推出,头等舱内欢声雷动,南航总经理司献民拉着机长郝建华一起切蛋糕。旁边围绕着广州台协会长吴振昌、东莞台协会长郭山辉、秘书长赵维南、姜金利等人,大家高唱“爱拼才会赢”、“生日快乐”。机舱里的气氛高亢到极点。
9点23分,离降落只剩三分钟,但机组人员的餐车还没收完,忙着拍照的乘客也没停歇,丝毫没有回座位的迹象,机上仍是一团忙乱,让乘务长急得半死。所幸机组人员逐一将旅客劝回,大家都在最后时间内就定位。
与大陆航班的热烈相比,华航飞往北京的包机显得比较低调。经常往来两岸的台商Tony搭乘首班台北—北京的华航包机,最大的感受就是闷。没有期待中的“特别节目”,登机后的近4个小时航程,连上厕所的人都没几个。窗外阳光灿烂,舱里多数人却都拉下窗罩,沉沉睡去。同机坐在商务舱的华航总经理,从头到尾也没有露脸和旅客打声招呼。
尽管这样,在飞机快要降落北京的时候,他还是发现了令人心动的一幕:广播通知飞机要着陆北京首都机场时,有不少乘客大声鼓掌欢呼,还有机组人员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2005年1月29日,搭乘首航班机从台湾飞来北京的章孝严说,“今天,我在停机坪上真正尝到北京冬天的寒冷,但是寒冬将逝,暖春不远,包机起飞,真正的直航也不远了。”
(感谢台湾《联合报》大力协助)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