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日报道,为了确保在“冲之鸟岛”周边海域拥有专属经济区,日本政府从去年秋天开始着手研究在远离东京1740多公里的太平洋孤岛“冲之鸟岛”上派人长期居住的可能性。
1月31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向首相小泉纯一郎汇报东京都政府计划拨出5亿日元(100日元约合8元人民币)预算建设“冲之鸟岛”,主要是在“冲之鸟岛”周围建一个利用深层海水温差发电的设施,帮助在其附近海域捕捞作业的渔民。石原强调,在该岛建设发电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让中国在“冲之鸟岛”问题上“说三道四”,确保日本在其周边海域设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小泉在当时没有表态。
“小岛”其实是礁石
“冲之鸟岛”位于北纬20度25分31秒、东经136度04分11秒,距离东京约1740公里。该岛比中国的台湾岛还要靠南,是日本惟一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的礁石。该礁石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东京都小笠原村。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2004年11月26日随同日本的民间考察团实地考察了“冲之鸟岛”。据该报次日报道,“冲之鸟岛”在退潮时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7公里,周长11公里。但在涨潮时,这个珊瑚礁基本上都淹没在海水中,只有北小岛和东小岛有两块露出水面的小礁石。为了防止这两个被日本称为“岛”的礁石因风化而消失,日本在这两块小礁石的四周建起了一个直径50米的圆形钢筋水泥防护设施,同时还花费了8亿日元做了一个钛合金的防护网。
该民间考察团对东小岛露出的礁石进行了测量。考察团刚上岸时这个礁石的尖角高出海面38厘米,周长3.2米。在涨潮时,离海面就只有6厘米。不过用同样大的防护设施围护起来的北小岛,比东小岛要大些。据日本其他媒体报道,这两个“岛”在涨潮时加起来的面积也不超过10平方米。
据报道,1933年的“冲之鸟岛”在涨潮时还有5个礁石露出海面,经过长期风吹浪打、日晒雨淋,其高度和面积不断缩小,到了1982年,包括东小岛和北小岛在内,能看到4块礁石。但到了1986年,就只剩下北小岛和东小岛两块了,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两块礁石不久也会消失在太平洋之中。
礁石虽小意义重大
这两块礁石虽然很小,但日本希望通过它获得4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这比日本的整个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还要大。所以,日本决意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两块礁石。从1987年开始,动用285亿日元巨资,在这两个礁石周围建起了保护设施。保护设施建成后,又投入50亿日元进一步加固。日本有关方面还在这两个礁石附近的海面上建了观测站,不断了解自然环境对礁石的侵蚀情况,以便随时采取相应措施。从日本方面公布的照片来看,观测站是建立在海上平台的一幢三层建筑物。
中日两国看法不一
关于“冲之鸟岛”,中国和日本两国有不同看法。日本认为“冲之鸟岛”是一个岛屿,可以在其周边200海里设定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而中国则认为那是一块礁石,不是岛屿,不具备专属经济区的条件,中国海洋调查船在那一带从事海洋调查活动也不需要事先向日本有关方面报告。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规定,第一,岛屿应是在涨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第二,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礁石,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日本媒体认为,一旦“冲之鸟岛”拥有人长期居住的条件,中国就无法强调那是一个礁石而不是岛屿,日本就有充分的理由在其周边拥有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不过,日本媒体还分析,日本如果在“冲之鸟岛”建设发电设施,中国必然会反应强烈。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2月1日上午会见记者时表示,对于开发“冲之鸟岛”问题,政府内部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但这是一个今后探讨的课题,作为政府的方针,要通盘考虑,谨慎行事。
日本的观察家认为,细田的讲话表明,在目前日中两国政治关系冷的形势下,日本政府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过分刺激中国,因此暂时不会采纳石原的意见。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张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