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铁路工程的学业,于1888年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1905年,詹天佑被派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后又升任总办,主持修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八达岭山区地势险、坡度大,詹天佑没有采取通常的螺旋式的线路,而是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作“之”字形线路。列车行到这里,改用大马力机车从后面推列车前进;到“之”字的交叉点时,再加用一台机车在前面把列车往上拉。这样,创造出双头列车。1909年,这条中国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提前2年完成,工程费用比预算节约了28万两银子。詹天佑名声大振,在长城脚下,还特别为他塑像以示纪念。
这组照片展示了时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验收京张铁路工程时的合影、京张铁路通车典礼情景等。
光绪26年(1900年)8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慌忙出逃。行前,命李莲英等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光绪帝最宠爱的珍妃唤出,推入位于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25岁。
自1930年始媒体上广为流传的所谓珍妃照片是这样的:瘦高个,高颧骨,杏核眼,梳着插满花的“二把头”,身穿大镶边长袍,外罩镶宽边背心,左手扶着茶几,右手握着手帕。
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单士元曾撰文说,故宫博物院建院之初,曾聘清宫太监唐冠卿、陈紫田为顾问,鉴定文物。据二人讲,1930年发表的“珍妃像”并非光绪帝之珍妃,而是某王府的格格。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人员表示,这张半身女子照,题款将“珍”写成“贞”,可能是表示崇敬之意。从“贞贵妃肖像”的穿戴来看,应为晚清时服饰,年龄也与珍妃相符。瑾妃与珍妃为同父异母姐妹,对照瑾妃年轻时照片来看,二人长相及脸型颇为相似,由此可断定此“贞贵妃肖像”才是真正的珍妃像。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初葬北京西山碧云寺。后决定在南京修建陵墓,1926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周年时,中山陵破土奠基。
1929年,国民政府准备将孙中山遗体移葬南京中山陵,同时举行奉安大典。北京只保留衣冠冢。
1929年5月26日,盖着蓝灰色杭缎湘绣棺罩的孙中山灵柩从北京西山碧云寺启程,前往中山陵。一路经天津、济南、徐州等地,于29日抵南京。6月1日,在中山陵举行了奉安大典,将灵柩移送进墓室。
这组来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100多幅照片,按照空间顺序,完整地记录了沿途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纷纷迎送中山灵柩的场面。
另外,展览上还有不少孙中山生前的照片,如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向学员们致训词,在张家口车站视察等。
此次展览还特别推出了400张近日海外回流照片,其中有222张是黄浩民去年11月从美国带回的,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在国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