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严格选拔,9名《少年日报》的中学生小记者今年寒假接到一项特殊任务——从1月31日至2月11日赴美采访近2周,这在本市媒体中还是新鲜事。孩子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吗?在大洋彼岸过年感觉如何?昨天下午,记者和小记者团越洋连线——
最热门的“景点” 校园
;“再过5小时,我们就要飞华盛顿了!”接通带队老师周敏的电话已是洛杉机当地时间午夜12时,周老师的声音略显疲惫,但听说是上海长途,他立刻精神奕奕地介绍起了代表团的行程。旧金山、洛杉机、华盛顿、波士顿、纽约,在当地一家华人机构的协调安排下,小记者们一下子有机会访问5座美国知名城市。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国际意识,可不单纯是旅游”,周老师透露,大中学校是小记者此行最“热门”的景点。巧合的是,位于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是活动首站,位于波士顿的两所名校,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则将为活动收尾。这两天,孩子们正期待着坐进哈佛的教室,亲身感受名校氛围。
最频繁的评语 能干
“中国小记者很有水平!”让周老师自豪的是,类似于这样的赞美,他可以从当地的主要报纸上读到,也能从政府机构和华人团体成员的口中听到。访问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时,他们向副总领事大胆建言——“希望中美文化交流更频繁些”;小记者们即将去华盛顿访问美国劳工部华人副部长莫天成,为了完成这一本次活动中最重要的采访,大家查了不少背景资料,并对采访提纲斟字酌句,罗列出一串精彩问题——“作为亚裔,您能得到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秘诀是什么?”“您移民美国多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少了解?”……
最深刻的感触 差异
“我们在平时接触中发现,不少上海孩子的优越感很强,所以希望走出国门发现差距”,周老师从事了近20年的小记者辅导工作,几天奔波下来,他和小记者不约而同地对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林肯中学,中国孩子用英语介绍自己,很多外国学生却说着“你好”打招呼,原来,学校里开设了汉语文学社团,学生还自己制作了中文网站。大家惊喜地发现,语言的隔阂正在消融。与此同时,周老师也看到,活动结束后,美国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椅子排好再离开,中国孩子则想不到这么做;美国学生会在离别时送上一个热情的拥抱,中国孩子不少就悄悄退场了。“暑假期间我们还要组织出访活动,相信到时小记者的表现更出色!”(本报记者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