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2月9日电(记者刘义)大年初一去红军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已是历史名城遵义人的传统习惯。
初一一大早,记者来到遵义市小龙山上的红军烈士陵园,只见鲜花、红烛早已敬献在红军烈士坟前,人们扶老携幼虔诚礼拜。一位徐姓女士说,大年初一、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来给红军烈士上坟已是多年形成
的习惯。陵园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遵义市民休闲的好场所。她说她每天清晨与中老年朋友们在这里跳健身操,今天开心的好日子,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在陵园里有一座高4.5米的铜像格外引人注目:一位红军卫生员一手搂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儿童,一手拿着一个磨损变形的水壶给孩子喂药。记者看到,卫生员的铜像上挂满了红领巾和红布带,而她那双穿着布鞋的双脚,已被老百姓摸得锃亮。
在遵义,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座红军坟的故事。1935年1月,一位名叫龙思泉的红军卫生员,在遵义城郊一个叫桑木桠的地方,为在贫病中挣扎的老百姓治疗流行伤寒病。龙思泉因担负为群众治病重任,没有跟上部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群众含泪将卫生员安葬在路旁。解放后,人们将红军卫生员的遗骸迁葬于小龙山上的红军烈士陵园里。从此,老百姓就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称这位卫生员为“红军菩萨”。多少年来,遵义人从不间断地为老红军祭扫,这已经成为遵义城一种独特的红色情结。
许女士一家三口在“红军坟”前祭扫。许女士说,她们一家自女儿生下来的那一年起,给红军上坟已是18年了。
记者听说,几年前,第三军医大学的一位老干部在红军坟前看到遵义人如此虔诚的一幕,不禁潸然泪下。他感慨道:“人民群众把革命先烈敬若菩萨,可见共产党和红军在遵义人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重。”
烈士陵园的一位管理员说,这些年来,红色旅游与遵义的生态旅游、酒文化旅游、地域文化旅游等形成了厚重的旅游资源。以遵义会议为核心的长征文化旅游已经成为遵义旅游的“亮点”之一。因此到这里来凭吊先烈的群众已不仅仅是遵义人,人数有增无减,一年比一年多。(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