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姝)昨晚6时,由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局长带队,市禁放办检查组自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出发,驱车饶行四环、五环,检查北京全市禁放情况。
与此同时,市禁放办派出四个巡视组,重点巡视除夕燃放烟花爆竹比较突出的地区。当晚,城八区共出动各类控制禁放力量约13万人。
自北京1993年执行禁放以来,今年北京禁放做出了两大变革,以防止出现去年春节的失控局面:首次调整禁放区域,由原来的行政区域划分转为地理方位划分,以五环作为分界线,五环以内均为禁放区,以便于管控执法;首次成立北京市禁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副市长亲任禁放总负责人。从去年12月开始,市禁放办就召开数次新闻发布会,再三重申“北京禁放政策不变,坚持禁放不动摇”。
按照市禁放办要求,除夕、初一、初五等燃放高峰日,禁放区内各条街道、小巷都要有专人看守。禁放力量一直保持在13万人以上,死看死守。
据市禁放办介绍,今年禁放情况明显好于往年,除夕夜未有人员死亡,而去年同期曾有5人死于燃放烟花爆竹;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290人,去年同期达330人。从初二15时到初三15时,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的火警仅有76起。
尽管禁放要求很严,可铤而走险的市民大有人在,除夕夜仍有个别禁放区失控。除夕当夜,共有9人因违法燃放被行政拘留,在拘留所度过春节;从除夕到初三,共有522人受到警告处罚。
昨日“破五”,一大早,北京街头巷尾就响起劈劈啪啪的爆竹声。
现场 “我们的腿跑不过爆竹”
查禁人员听到动静时,燃放者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今年除夕因违禁燃放烟花爆竹被拘留的9人中,有人说,“放爆竹有乐子,点完了,鞭响了,躲到一边看警察到处找人,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与此同时,许多“执法人员”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查禁尴尬。
与查禁人员捉迷藏
昨晚8时许,美术馆对面,六七位老大爷胳膊上戴着红袖箍,每人间隔20几米,站在马路边。他们都是当地街道办组织的查处禁放人员。
美术馆方向突然传来一声刺耳的爆竹声,一个圆形火球腾空而起,在半空中散开。一个老大爷立即快步跑过去,马路边斜躺着一个杯口大的礼花弹,火球正从中间不断蹿出,但方圆几十米内,已见不到一个人影。
“我们的腿跑不过烟花爆竹”,张大爷说,除夕夜他曾在这一带值勤,遇到的也是类似情况,“等我们听到动静,人早就跑没影了”。想燃放烟花的人经常跟他们“捉迷藏”。
大爷还说“即使真让我们抓住了,也烦,都是街坊邻居,就为放了两个爆竹,蹲班房了,被罚款了,这以后还怎么见面?”
违禁燃放难以取证
据市禁放办工作人员介绍,禁放执法的最大难题就是“取证”,与偷、盗、撬门开锁等其他犯罪不同,燃放烟花爆竹的“作案”时间很短,除非警察就在边上站着,或者摄像头拍下了违禁过程,抑或燃放已经造成了事实伤害,比如炸伤了人、引发了火灾。否则,他们很难捉“贼”当场。
一些人这边刚点完鞭,转身就会抵赖,“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我放的?”在今年春节因违禁燃放被处罚的523人中,只有10人被拘留、1人被罚款,其他人都是“警告”。在禁放的处罚标准排列中,最为严厉的处罚就是拘留,但是,按此标准处罚的人员大多因造成了爆炸、伤人等严重伤害。
被拘留的人都认为自己并没有违法,“我们不过放了几个爆竹,虽说蹲了班房,可又没偷又没抢,即使传出去,也不丢人”。
建议 北京可规划指定燃放区
人大代表建议参考香港做法,执行有组织限放
市人大代表马润津说,北京正在进入一个禁放僵局,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每年春节,鞭炮声都会从年前响到年尾,造成“执行部门禁又禁不住,不禁又违法”的局面,这一现实应该由有关部门思考。
北京居民吴森钟认为,节日习俗通常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方式之一,在文化与其他因素发生冲突时,应文化优先。“隐藏在春节燃放习俗背后的传统文化,是任何物质利益无法比拟的。一种传统文化如果被扼杀,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很难说不燃放鞭炮就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相反,社会越是发展,人们反而越倾向于对传统的回归和保护,”李源说。她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与现代社会并不相悖,关键在于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这样既可以充分保留燃放鞭炮的喜庆气氛,又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种灾难和损失的发生。
马润津说,北京可以参考香港等地的做法,执行有组织限放,由政府组织,搞一些大型焰火晚会;指定燃放区域,由专人看管,把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在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均波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限放烟花”已纳入北京市立法调研计划。
观点 禁放烟花如同圣诞节没有圣诞树
社会学教授认为,禁放不能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
在北京一所大学教授社会学的李源女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鞭炮之于春节,如同圣诞树之于圣诞节。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春节燃放爆竹习俗,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而禁放令的施行,则是以牺牲这一传统文化为代价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先后有近300个大中城市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宣布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如今,随着“燃”“禁”之争日趋激烈,已有一百多个城市宣布撤销禁令。
据了解,北京1993年制定禁放政策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引发人员伤亡、火灾等伤害。
“百姓过年就想听个响,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在连续两年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到底应该执行禁放,还是限放,已成为焦点议题。今年两会期间,曾有代表提出,“当初制定禁放法规时,并没有搞立法听政会,禁放政策并未代表广大民意”。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方工大教授马润津说,对于市民想放鞭炮的愿望,政府应该疏导,没必要造成法规与民愿相抵触的局面。“北京的庙会越办越多,越办越热闹,人气越来越旺,这就表明,传统习俗正在回归。前两年突然兴起的唐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如今年儿味越来越淡,连拜年方式都改成挂电话、发短信了,在这种背景下,市民过年想放爆竹,热闹热闹,应该得到理解”。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