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姜澎
春节刚刚过去,留校和陆续从家中返回学校的学生即将迎来新学期。记者连日来在上海各高校采访时发现,校园中洋溢着一派温馨祥和的勃勃生机。
到导师家写论文
刚从外地回到上海的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小李昨天一到学校就接到导师的电话,原来学校停电,把小李和另一位留校的学生叫到了自己家里讨论他们正在撰写的毕业论文,晚上还把自己的书房腾出来给他们休息。而留校的学生也没有因为停电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学校早就准备好了备用电,连理科图书馆都照常开放,提前回校和留校的师生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为迎接同学的到来作准备,和谐的校园生活并没有因为“意外”而被打断。
做力所能及的事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小赵这两天正在忙着组织同学到火车站等地去当“春运志愿者”,迎接寒假后回校的同学。“今年留在学校过春节特别有意义,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关心,现在也该我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小赵所在的寒假留校学生临时团支部还承担了每天学校的升旗任务,并且还组织大家到上海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家在陕西的小刘说:“现在都说要创建和谐社会,我们利用寒假时间担任志愿者,既是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参与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方式。”
参加沪语培训班
复旦大学今年的寒假图书馆和自习教室一直都开放着,即使在春节期间也是如此。所有的辅导员都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一些年轻辅导员还通过校园网与留校的学生及时交流学习上的问题或生活中的感受。同济大学的老师在寒假中的通讯方式都对同学公开,学生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与老师联系,而且校园里也特地为学生安排了不少寒假中的节目。一些外地留在学校过年的学生今年寒假还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培训班——沪语培训班,为今后真正融入上海的生活作准备。大四的小陈还顺带当了一回“沪语发烧友”,除了报名参加了沪语培训班以外,他还和上海的同学约定每周都碰一次头,由本地的同学来“考核”他的学习情况。
开展结对帮困助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则利用寒假开展了为肢残人子女开展了“希望英语”爱心助残义教,又与孤寡老人或未成年人结对帮困助学,深入社区和中小学开展迎世博外语培训等活动。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还组织了志愿者赴江苏镇江等地农村开展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教育。研究生小钟说:“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的知识来为创建和谐社会作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