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 反倾销胜诉第一人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总裁
人物述评
1983年,38岁的曹德旺承包下家乡福清市高山镇一家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将主业迅速从大路货水表玻璃转向利润空间巨大的汽车玻璃。1987年,曹德旺联合11个股东集资627万元,成立了中外合资福耀玻璃有限公司,理顺了产权关系,并在1993年将福耀玻璃送上国内A股。“两辆中国车就有一块福耀玻璃”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沪市惟一一家分红超过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名号背后需要的丰厚利润,其后都有曹德旺这个创业者的不眠不休。
最近两年,曹德旺承受的一大压力来自于福耀玻璃持续遭遇到来自于美国、加拿大的倾销调查及相关诉讼。好在,2004年10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最终作出裁定美国商务部倾销裁定不合理的终裁,福耀玻璃胜诉。
2001年3月,美国商务部应本国PPG等公司申请开始对福耀玻璃进行倾销调查,2002年4月,裁定福耀挡风玻璃在美国的倾销幅度 11.8%。此前,像很多深受计划经济掣肘和不公平待遇的民营企业家,曹德旺对于号称“公平”和“充分市场经济”的“老牌资本主义”美国印象美好,一时间简直难以相信这一裁决。“羞辱”、“蔑视”、“尊严”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迅速充满了曹德旺的胸腔。“我打输也是赢,我要告诉全世界美国人是怎么回事。”出身乡间的曹德旺性格中带有秋菊式的耿直倔强,甚至想到成立反倾销研究中心“兜美国人的老底”;不同的是,30余年商海生涯让他懂得这种官司不能单枪匹马逞一时之勇。福耀兵分两路,申请复审的同时,将美国商务部起诉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
此时的福耀玻璃面对反倾销已经不是全无经验。同样由美国PPG提请的反倾销已经在加拿大演练一轮。加拿大2001年年底开始的对福耀的反倾销调查在2003年8月最终以不构成倾销终结,福耀为在加拿大应诉而成立的应诉反倾销小组转战美国。
现在谈及整个应诉过程,曹德旺显得很轻松:“一个企业里最好当的就是总裁。我每天晚上10点睡觉。几百公斤的应诉文件表格都是应诉反倾销小组加班熬夜完成。”当然,像更换酬劳增加一倍的律师这样的决定,还要曹德旺定夺。两个国家两场官司的律师费累计超过300万美元,在曹德旺看来,“都三拜九跪了,也不差一哆嗦,律师一定要请最好的。”在同行看来,“老曹真舍得!”
舍得来自于曹德旺心态的变化。从最初感到歧视的愤怒中走出来,他心情渐渐明朗甚至有些暗暗地喜悦。“这是美国人把福耀当成对手了。”这让福耀玻璃美国12.5%的市场占有率在曹德旺眼中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意义:“败诉我们就必须退出美国这个市场,胜诉将预示着美国市场占有率的快速增长。”事实证明,曹德旺判断准确:对商务部起诉初裁胜利后,“原来仅有汽车配件生产商的客户名单开始加入很多汽车生产商的名字。”
2003年12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福耀上诉书上9项主张中的8项予以赞同,同时将该案退回美商务部重审。2004年10月,仲裁结果是:美国商务部今后仅对福耀玻璃仅征收0.13%的关税,预计可返还390万美元预交反倾销税。
这390万美元,是2001年9月到2003年3月的预交款,要拿回以后的预交款还需提起复审,但是曹德旺说算了,“总得让美国人占点便宜。”曹德旺说出如此没算计的话当然并非真的不计较。继续在美国拓展市场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两年的官司已经占据他太多精力,国内市场多股势力暗流涌动,攘外之后,曹德旺需要集中精力重新盘点国内市场。
2004影响力
2004年10月14日,福耀集团在反倾销案中胜诉,这不仅仅是福耀集团的胜利,更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胜利。这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次反倾销胜诉案。曹德旺也就成了2004年我国企业反倾销的代表人物。
组委会评语
中国加入WTO后,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民族工业采取的打压和歧视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曹德旺挺身而出,将美国商务部告上了法庭。此时的他代表的是中华民族面对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信念。曹德旺的胜诉,大长了民族工业的志气,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