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陈菲)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的统计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戏曲艺术不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一些剧种正在急剧消失。
根据1983年编纂的《中国戏曲志》统计,当时山西还存在49个戏曲剧种,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山西戏剧研究所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存活在山西戏曲舞台上的剧种仅存28个,前后21年平均每年有一个剧种消亡。在消亡的21个剧种中,不乏历史悠久、有文化价值的剧种,如形成于宋金时期,流传于山西、河北、内蒙、陕西的“赛戏”,形成于宋代,流传于山西上党地区的“队戏”、流传于晋南的“锣鼓杂剧”,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的“罗戏”“卷戏”等。
调查显示,山西的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很普遍。陕西的第二大剧种“汉调二簧”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古老剧种,而且对京剧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代,汉调二簧的专业剧团有20多个,时至1982年仍然有6个专业团。近年来,由于观众的锐减和经济的困难,汉调二簧剧团纷纷解散,目前仅剩下一个安康汉剧团,并且这个唯一的汉调二簧剧团现在也处于濒临解散的危机中。再如福建的地方戏曲中很有艺术特色的一个剧种“打城戏”,目前不仅没有专业剧团,而且唯一一个能传承打城戏传统艺术的民间职业剧团泉州市打城戏剧团,也由于观众少濒临解体。汉中地区的汉调桄桄剧种,目前也面临失传的境地。
中国戏曲文化传统之深厚、品种之丰富,在世界戏剧文化中非常罕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仅福建一省发掘的传统剧目就有15600多种,曲牌100多种,其中莆仙戏剧本达5000多种。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部门曾就全国的戏曲剧种作过两次全面调查。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时组织进行的,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编纂《中国戏曲志》时组织进行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刘文峰就此评价说,在社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各类演出形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戏曲文化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盟主地位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