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完成会谈后结束了这次欧洲之行。对于布什访欧,不少媒体认为,双方谈了所有的问题,但只有一个问题再现了美欧间的明显对立,那就是欧洲是否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甚至有媒体认为,这一问题是美欧继伊拉克战争后最大的战略分歧。本报特邀驻比利时特派记者姚立、驻美国特派记者刘爱成、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和研究美国外交问题的专家牛新春先生,就此展开讨论。
解禁问题是美欧战略矛盾吗
姚立:布什在布鲁塞尔的这些天里,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简称“解禁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2日,布什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深深担忧的是,向中国出口武器会带来技术转让,由此改变台海两岸的均衡关系”。布什还把国会抬出来向欧盟施压,表示欧盟要解禁就要说服美国国会。30分钟后,刚刚赶到欧盟理事会大楼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记者会上针锋相对地指出,欧盟解禁决定“不会改变(地区)战略均衡”,欧盟的对华军售禁令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这一现象被很多媒体解读为美欧就解禁问题尖锐对立,但事实并非如此。布什之所以说那番话,是由美国记者提问引起的。由于美国记者带头炒作,解禁问题变得越来越热,似乎成为大西洋两岸恢复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障碍。美国国务卿赖斯2月上旬为布什访欧打前站时,也是美国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上首先就解禁问题发难。欧盟一些原本对中国有成见的媒体也借机起哄,这一问题一下成了美欧首脑峰会的聚焦点。而此前,欧洲媒体已开始比较平静地看待这个问题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在美欧关系中真有如此分量吗?美国媒体为什么要如此炒作?动机何在?值得怀疑。
刘爱成:与欧盟不同,美国对解禁问题看得很重。布什访欧前,美国会众议院以411票对3票通过了第57号决议,敦促欧盟维持对中国的军售禁令,还不断有议员威胁中止美欧间的军工合作。2月2日,美国的《华盛顿观察》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是否解禁,结下美欧怨结》的文章。《纽约时报》也分析说,解禁问题已成为美欧最主要的话题之一,也是双方最主要的分歧之一。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欧洲问题研究室主任查尔斯·库帕切对记者说,预计欧洲会继续自己的解禁计划,但布什这次不会因此与欧洲闹翻。
牛新春:解禁问题的最后结果一定是美欧之间的妥协和交易。可以预见,欧洲解禁会考虑美国的要求,对解禁的武器和技术按美国要求设定底线,这样既满足了中国解禁的要求,也解决了美国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担忧。毕竟,美欧是正式的军事同盟,在这场政治游戏中,还远远达不到中美欧三角关系的程度。
美欧分歧的根源是什么
刘爱成:根源是美欧世界观不同。美国始终要防止别人挑战它的霸主地位,而欧洲则为谋求世界多极化而努力。华盛顿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行政副总裁、欧洲项目主任罗宾·尼布赖特说,当美国还在猜欧洲是否要与中国“勾结”在一起,支持世界多极化的时候,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多极化已成为现实,而非目标,中国是多极化世界的一部分,全面接触中国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牛新春:根源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讲。一是美欧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位置不同。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政府的各类战略报告历来都直言“防止出现一个潜在大国或国家集团挑战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欧洲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位置处在第二层级。欧洲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内部一体化、外部与其他大国合作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二是美欧的历史经验、世界观不同。战争留给欧洲的是惨痛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对美国而言,伴随着每一次对外战争,美国的国力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欧洲人有一种使命感,要把欧盟成功的模式全球化,希望通过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庭等跨国组织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美国人也从自己的历史经验出发,更迷信硬实力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三是美欧的军事力量差距很大。美国作为惟一有全球军事投送能力的国家,必然倾向于使用军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谓“既然美国那么强大,它就要像强国那样行事”。由于长期处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之下,欧洲军事实力跟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在很多时候欧洲无力选择军事手段,连欧洲在自家门口的科索沃解决问题,都要求助于美国。
青木:欧洲的开放心态非常明显。欧盟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近日在接受西班牙《国家报》采访时说:“世界不应受到控制,不能仅听从美国和欧洲的指挥。我们对重大事务应该表态,但今天又出现了其他主角,如中国、印度、南非、巴西等。”
美欧分歧还有哪些
刘爱成:美国之所以尽全力阻止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战略上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威胁。二是美国担心中国拥有先进武器会危及可能协防台湾的美军。三是美国担心欧盟解禁会刺激俄罗斯大量向中国出口先进武器。此外,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指出,台湾在欧洲的游说势力声势不大,因此对欧洲国家的政策影响力远不如对美国。
青木:欧洲人认为中国是转型社会,面临各种难题,欧洲想通过与中国的接触来影响中国。此外,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海地维和到对印度洋大海啸的救援,中国努力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欧盟各国表示欢迎,并鼓励中国在一些问题上行使主动权。中国则将欧洲看作战略伙伴,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有了合作平台。
欧洲解禁的动力在哪儿
青木: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的贝克福斯基博士认为原因有五个:一、军售禁令的原因是1989年发生的事情,而现在中国在政治改革方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二、中国不威胁任何人;三、取消军售禁令符合欧洲工业、特别是军火制造厂家的利益。四、武器出口的禁令实际上已无人遵守;五、如果不向中国提供欧洲武器,中国的军事工业将自行研制,长期来看,其危险性更大。德国总理施罗德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联邦政府希望以这种象征性的行动(指解除军售禁令)换来中国支持德国获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经贸关系也是原因之一。2004年,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牛新春:对欧洲而言,中国首先是一个大市场,在某些特定场合欧洲还把中国看成制衡美国的伙伴。去年下半年德法两国领导人访华,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数量可观的合同。在解禁问题上,一方面,如果欧盟先于美国走出这一步,那么对华军事技术及军民两用技术出口的这块市场就落到了欧洲手中;另一方面,这也是欧洲手中很好的一张牌,欧洲打出这张牌,无疑会大大促进欧中关系,欧洲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量也会随之增加。
刘爱成:美国专家在最近一期《外交》杂志上撰文指出,“华盛顿拒绝那些在联盟内和多边体制内的束缚,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缺乏体制的稳定。布什加剧了这一趋势,他喜欢搞临时联盟。”由于美国在重大问题上经常临时拉一两个欧洲盟友,尤其是所谓的“新欧洲国家”,把欧洲大国抛在一边。所以,欧洲大国也会适当地利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与美国讨价还价,防止美国不断打破欧洲大陆的固有政治格局。
有消息称,欧盟可能会在伊朗问题上向美国提供更多帮助,以换取美国在解禁问题上的“理解”。此外,不久前赖斯访欧时,法德两国提出了一个战略新思路,即台海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台湾,中国大陆有足够的现代化武器,台湾就不会轻举妄动。因此,让中国大陆拥有军事优势是符合美欧利益的。
解禁问题的前景如何
姚立:尽管美国为反对欧盟解禁动用了不少力量,但记者在同欧盟官员的接触中感到,欧盟决心已下,解禁势在必行,美国不可能阻止欧盟的决定。这是欧盟去年12月17日首脑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借用欧盟一位高官的话,这个决定是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圣经》”。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是在特殊时期作出的一个政治决定。欧盟今天面对这个决定时,也感到当时考虑不周,既没有规定禁令的期限,也没有规定解禁方式。而十几年来,中欧各方面的关系在快速发展,不断深入。在双方已确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今天,这项禁令自然显得“过时”,不仅和中欧关系的发展趋势相悖,而且成为一种障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解除禁令,排除障碍是双方关系发展中水到渠成的事情。
青木:德国汉堡大学和平研究及安全政策研究所的吉斯曼教授认为,欧盟会解除禁令,而且很可能在今年7月英国接手欧盟轮值主席国之前作出决定。但至少有三个前提:第一,欧盟严格限制对华武器出口;第二,中国需完成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手续;最后,北京明确对台海问题进行表态,承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取消武器禁运,但又不会提高武器出口量———听起来两方面都不得罪,这就是典型的欧洲式的妥协。本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姚立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刘爱成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牛新春